《美国临床营养学》的一篇文章总结了天然食品中各种“保健活性物质”的味道,发现它们绝大多数都是苦、涩或刺激的口味。研究者让消费者对各种食品的口味进行评价,发现活性成分含量越高,食品的口味评价分数越低。
对于味道,我们永远偏爱那些甜美、精细和香浓的食物,不喜欢那些苦涩、粗糙和淡味的食物。这种对味道的追求来自祖先的世代相传:我们祖先的生存目的和现在的禽兽们一样,只是为了糊口饱腹而已,他们永远嫌自己的皮下脂肪太薄而担心度不过饥荒的日子,所以最向往脂肪和能转化成脂肪的糖类。这种追求导致我们天生就喜欢油大糖多的食品,就像油炸食品和奶油蛋糕等。
我们不能埋怨他们遗传的口味喜好,因为他们想象不到,在食物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脂肪肝和糖尿病已经成了流行危害,而苦口的食物已经成了现代社会的活性保健品:不可溶的膳食纤维让食物粗糙,单宁、植酸和草酸让食物发涩,甙类、萜类物质和多酚类物质让食物发苦——这些都是人类味蕾的天敌,但膳食纤维恰恰帮助我们预防肠癌和便秘,单宁、植酸和草酸帮助我们预防糖尿病和高血脂,甙类、萜类物质和多酚类物质帮助我们预防癌症和心脏病。
其实也不能怪人们趋害避利。因为上述这些保健成分也同时有一些副作用——它们在摄入量过大的时候,会妨碍蛋白质、淀粉、钙、铁、锌等营养成分的吸收。人类是从饥一顿饱一顿的年景挣扎过来的,那时候,人们的主要担心不是患上脂肪肝和糖尿病,而是如何避免营养不良。所以不难理解,从进化和遗传的角度来说,在接触到它们的时候,人体的感官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感情绪。
难道注定了“良食苦口,美味害人”?大自然当然不会那样不解人意,美食与营养的冲突并非难以和解。
小时候吃核桃,我喜欢把核桃仁表面那层褐色的皮剥掉,因为它的苦涩干扰了核桃肉的甜香。但后来才知道那层皮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为了健康着想我还是决定连皮吃下。细细咀嚼时才体会到,核桃仁的妙处就在于皮的苦涩混合了肉的甜香,因此产生了一种特别的风味。如果剥掉了那层皮,恐怕核桃和花生也没什么区别了。
美食作为生命中最有魅力的体验之一,如果能体验天然食物中那一点点苦涩,并把它变成一种美感和情调,那就是饮食的最高境界了。
下一页:男性与美女聊天有益身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妊娠糖尿病是女性高危妊娠的一个十分危险的风险因素,其对孕妈妈和胎儿的健康有着非常巨大的不良影响。据国内研究报告指出,我国至少10%的孕妇会发生妊娠糖尿病,更有研究显示如按照2011年年底修订的国内妊娠糖尿病新诊断标准统计,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更可高达18%。专家普遍认为,妊娠糖尿病如此高的发病率很大程度上与国人在孕期不正确的营养饮食观念有关。那么在饮食营养方面如何做才能比较好地控制血糖,保护好孕妈妈和胎儿的健康呢?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