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四川省卫生厅厅长的灾后卫生系统重建蓝图

2009-08-06 16:48: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7月13日,成都中医药大学百会堂,“健康中国工程——四川地震重灾县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启动仪式在此举行。四川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沈骥作为第一位发言人发言,语速平稳,声音洪亮,响彻会堂。

  7月13日,成都中医药大学百会堂,“健康中国工程——四川地震重灾县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启动仪式在此举行。四川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沈骥作为第一位发言人发言,语速平稳,声音洪亮,响彻会堂。

四川省卫生厅厅长的灾后卫生系统重建蓝图


  一番礼仪性地问候与致谢过后,当沈骥将话音落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这些勾起人们集体回忆的字眼时,沈骥微闭双眼,话语停顿了数秒,会场攸地静得令人窒息。

  也许没有人能够体会到抗震救灾医疗卫生工作的担子有多重,责任有多大,也许也没有人知道这条路还有多远。但沈骥不能不知道。

  硬件建设:6个月落实85%项目经费

  “5.12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卫生厅承担了非常繁重的任务,从5月12日至8月,卫生系统承担了大伤病员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基本恢复灾区正常医疗卫生服务秩序,从8月到2008年年底,在继续做好伤病员救治和医学康复的同时,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灾后防疫上,以确保安全过冬和灾后无大疫。” 沈骥告诉39健康网

  在这两项工作有序推进的同时,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建设和设备配置等硬件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据不完全统计,5.12特大地震中,四川全省20个市(州),144个县的10243个医疗机构受灾,其中房屋受灾面积660.2万平方米,人员死亡213人,受伤764人,设备受损56019台(件),损失共计93.81亿。特别是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损失尤为严重。

  一方面是大量病人、伤员日益膨胀的医疗需求,另一方面则是灾区遍地狼藉的医疗卫生机构残桓与废墟,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建设和设备配置等硬件建设迫在眉捷。

  2008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四川省干部大会上部署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工作时明确提出,恢复重建要提前完成,首先要求卫生等公共服务系统恢复重建要提前到2009年底前完成。

  四川省卫生厅早已箭在弦上。对此,四川省卫生厅明确要求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研究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措施和方法,对领导、协调机制进行适应性调整,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抽调责任心强、工作能力突出的同志组成专门工作班子抓好具体工作;并要求各地尽快制订操作性强的项目实施方案,同时建立工期倒排制度,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争取资金快速到位、项目快速启动;充分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对口支援和社会捐赠资金,积极争取信贷资金,做好所需建设物资和施工准备。

  “这些工作推进得比较快,特别是去年底今年初,在灾后恢复重建的规划、资金落实、项目启动等方面,我们都花了很大的力气。”

  据沈骥透露,今年1至6月,规划重建灾区的项目有85%已经落实了经费。其中,88%的项目已经动工,14.5%的工程已竣工。

  “从这个数据来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达到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三年恢复重建,两年基本完成的任务。也就是在明年,基本完成所有卫生机构的硬件建设,包括基础建设和设备配备。” 沈骥表示。

  卫生队伍软件建设成厅长“心病”

  在推进灾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和设备配置等硬件建设过程中,沈骥发现,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据沈骥介绍,四川省6个重灾市(州)的18个重灾县卫生人员“天生”比较稀缺,四川省人均医疗资源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2/3,而在重灾县,只有60%到70%的人员配备。地震中,灾区医护队伍受到重创。

  更大的挑战是,除了一般性疾病预防、治疗等基础医疗,灾区医疗卫生工作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地震发生后,由于环境变化,人员流动,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对此,有专家曾估计,这种挑战五年内它都会存在。它可能是某一种疾病,发病率非常高;可能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传播速度非常快;也可能是食品卫生之类的公共卫生事件,如由于发生食物中毒,将导致聚集性的腹泻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特大地震造成了四川当地残疾人数量的急剧增长,其中仅绵阳市就新增残疾人14558名。而在未来几年,残疾人需要更多的康复医疗服务。

  更让人心痛的是,地震过后,由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许多家庭支离破碎,这些都成为了灾区人们心理失调、心里失衡甚至心里崩溃的诱因,凡此种种,都说明心理卫生服务已相当迫切。

  “所以灾区原来的基础人员不够,还增加了三方面的任务,我认为人员缺乏在一半以上,同时这种缺乏还不光指在人员数量的缺乏方面,而且还有医护工作者的技术水平跟不上。例如康复医疗,过去在灾区就没有那么多的康复力量;心理咨询,灾区也没有心理咨询队伍,县级以下也没有精神卫生科。”沈骥说。

  “真正让我们担心的是灾后重建中的卫生队伍的软件建设这一块。” 沈骥告诉39健康网。

  而要改变这一切,唯有具备相应专业技能的医务人员才能办到。

  下一页更精彩:项目引进解“人才”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魏书航副主任医师佛山市中医院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 周南南副主任医师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 周佩明副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