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迅速填补灾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缺口,同时应对灾区医疗卫生工作的三大新挑战,地震发生后,全国卫生系统源源不断地向灾区输送大批优秀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包括四川省内,非地震灾区也纷纷向地震重灾区增派援兵。
援兵的到来补充了地震重灾区薄弱的卫生力量,但人们意识到,这种补充并非长久之计。
崇州一位儿童保健医生孙平在接受39健康网采访时表示,“虽然当地有外地派来的专家,但是他们毕竟不是本地人,很多本地的情况他们并不清楚,在辅导灾民的时候也很难做到感同身受,所以就更需要本地基层医生们来为本地灾民服务。”
绵阳市人民医院的社区医生罗宏利也认为,自己所在的地区有许多来自江苏学习心理专业的学生为当地的人们进行心理辅导。但是据她了解,当地的居民普遍觉得这些学生虽然很热心,但对于解决当地居民的心理问题,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当地医务人员的培训成为了当务之急,并且要能迅速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弥补三年灾后对口支援结束后,本地医疗卫生人员能主要承担起这些医疗卫生工作”。
项目引进解“人才”荒
越来越多的培训项目开始进驻灾区。但是“速成式”的培训却让医护人员一下子无法“消化”。
“我经常说培训要有作用,关键是设计,还有要到位,达到一定的量。比如十天,能不能培养一个大学生呢,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知识必须积累到一定的量,才会成为有用的知识。千万不要把培训搞成零效果培训、友情式主义的培训。”沈骥说道。
沈骥所说的“零效果”培训,就是指学员只上一两天课,就以为自己能掌握到很多东西,但在临床中却不会运用,不能实现培训初衷。
“对这支队伍,我们觉得一要增加量,二要对现职人员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是有针对性的培训,就是灾区新的卫生需求相关的培训必须跟上,使他们能为灾区人民提供新的卫生健康的服务。”
当沈骥在考虑如何系统培训灾区当地的医生时,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刘德培也将目光锁定在了灾区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上。
2008年6月,即地震后一月,刘德培赴灾区考察。刘德培发现,灾区在恢复重建硬件建设的同时,软件恢复重建将是一个非常紧要的工作。当时的刘德培就向四川省卫生厅表态,一定要想法设法在灾区针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做点事。“This is a dream,”沈骥说。
回京后的刘德培联系了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其想法得到了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在2009年全国医药卫生基金会慈善资金已经全部安排到位的情况上,基金会决定临时增加这个项目。理事长王彦峰表示,“这是为灾区做实事,为灾区老百姓做实事。再困难,我们也要做这件事。”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非常感动,” 沈骥表示。为了配合这个项目的实施,年初,四川省卫生厅带着项目背景走访了当地的地奥集团、科伦药业等企业。“出乎意料的是,虽然这些四川本地企业受损严重,但是一听到我们的来意,纷纷慷慨解囊来做这个项目”。
根据“健康中国工程——四川地震重灾县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方案,此次培训共为18个地震重灾县培训乡镇心理咨询从业人员360人;培训乡镇医学影像和医学检验人员360人;培训乡镇公共卫生人员360人;培训市县两级技术骨干240人;培训县级卫生管理人员180人。项目实施时间为两年,90%的培训项目实施时间为2009年7月—2010年12月。
让沈骥非常满意的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组织编制培训教材,确定培训教师和培训进修机构,组织整个培训项目的实施和评估培训效果。
“以心理培训为例,30天的培训,和三天的心理培训,它是两个概念。30天的心理培训,从一般心理分析、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甚至到心理治疗,它都有基本规范的课程。在既有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基本能达到能承担起心理卫生辅导的作用;而三天的心理培训就仅是了解。所以对于学员,以后要通过考核考试,要上岗证,要发放毕业证,授权他在基层开展工作。”
“Your dream comes true”,13日的“健康中国工程——四川地震重灾县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启动仪式上,沈骥对刘德培院长说。
有信心实现蓝图
沈骥经常会在脑海里浮现这样一幅图景,两年后的灾区,硬件建设比起本地没有受灾的地方,至少超出10年到20年。
当前,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建设和设备配置等硬件建设正顺利推进,以医疗卫生人员培训为重点的软件建设也紧随而上。
“非常感谢全国人民对四川地震灾区的厚爱和支持”,沈骥表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任务艰巨,而是来自各界的厚爱。沈骥坦言,虽然目前20%的项目资金还没有落实,硬件设备配备有些还未到位。但是有政府的支持,港澳同胞的支持,沈骥相信不远的将来,这些困难和问题一定会被克服。
作为四川省卫生厅厅长,沈骥向39健康网强调,灾后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才是灾区医疗卫生人员应该真正站稳的脚跟。灾区筹集的经费达不到一个比较超前的水平,但我们能够通过修修补补恢复到震前的水平,也能够在这样的硬件条件下,通过软件的提升,将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超过灾前。“但是我反对‘等靠要’的思想。有些的确在客观条件还不成熟的时候,项目资金还一下落实不到位的时候,我们就要从主观这个方面去努力。”
“遇到任何困难,我们会担忧,能改善条件当然最好,改善不了条件的,我们会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一步一步把灾区建设得更美好。”沈骥说。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唐静)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截至目前,遇难人数超过150人,19人失踪,雅安5500多人受伤,累计造成38.3万人受灾。我们不能阻止地震,但我们能阻止更多的伤亡,一起来学习如何自救和救人。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