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鸡蛋为何变假蛋

食品危机真是媒体过度炒作?

                 大商所总经理刘兴强透露,正在研究鸡蛋期货上
             市的问题,希望解决蛋价波动的问题。不过,人们更
     关心的恐怕是近来愈传愈烈的“血鸡蛋”“假鸡蛋”。农业部
    副部长高鸿宾上周批评媒体过度炒作蒙牛致癌物超标,造成
   食品不安全的感觉,也有专家称假鸡蛋可能不存在,圈内
  人从未见过。假鸡蛋真是传说?如果这样,又是什么造成了
 现实生活中人们忧虑假蛋、真蛋变假蛋的现象...[详细]

真鸡蛋假鸡蛋 都不安全

疯狂的鸡蛋——母鸡例假蛋 乒乓球蛋

鸡蛋本是一种常见到极点的农副产品,资料记录,6000年前我国黄帝时代邳州已经有鸡这种家禽出现。然而,到了现代,要吃个真正的鸡蛋似乎变得不那么容易,除非自己养鸡并且种菜做饲料,否则都无法确保鸡蛋安全。

人造“鸡蛋”的消息屡见不鲜,北京、天津、邯郸、青岛、杭州、深圳、广州、珠海,全国各地都有发现人造蛋的报道。山东青岛等多地发现蛋清及部分蛋黄呈浅红色的血鸡蛋,而青岛厂商负责人竟解释是“因为母鸡到生理期,来例假了”……[详细]

食品监管纵容 真蛋也变“假蛋”

食品安全在我国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最大热点之一,多年来稳居“两会”热点问题排名榜前十。然而,食品安全问题却从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没人知道有多少饭菜还存在隐患。监管不力,纵容黑食品流行的背景下草木皆兵,质优产品也可能被怀疑是假。

与报纸网络屡见不鲜的“假鸡蛋”报道不同,食品业内人士和专家却认为假蛋只是个传说。许多被送至专业机构检测的疑似假蛋,最后多被断定为真鸡蛋。有食品专家甚至称,从来没听“圈内”有谁见过真正的假鸡蛋……[详细]

“吃几吨才致癌” 食品监管存在致命错误

2011年我国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显示,近七成人对食品安全状况“没有安全感”。然而,面对老百姓“食不安”的现状,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评价蒙牛黄曲霉素M1超标时竟说:“你说吃了致癌,它得吃几吨、吃几年才致癌啊?”

这种态度代表了不少官员的态度。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应该谴责、追究的原该是基本的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厂家、以及管理和监督的职能部门,却责怪媒体揭黑和报道,这种态度怎能不给食品厂商一种“错不在你们”的引导、暗示和纵容……[详细]

我国市民买到的可怕的血鸡蛋

健康资料库

鸡蛋小知识

市面上有开窝蛋、保洁蛋、五谷蛋、绿色蛋、素养蛋等五花八门的鸡蛋种类,目前,我国对鸡蛋的认证有3种标准,分别是绿色、无公害和有机。各种概念蛋都没有监管标准,商家打出的各种概念是利用消费者追求健康营养的心理。[我要关注饮食健康]

调查投票

你如何看待我国鸡蛋质量问题?

没制度!食品安全处罚轻 监督松 利润大 追究难

法律法规宽松 违法成本低

违法成本低,这已经成为我国普罗大众都知道的食品安全最大缺陷,然而相关法律法规却没有及时跟进。执法上以罚代管,被处罚的企业个人,尤其是中小型商家为了弥补损失,通常会变本加厉,希望挽回损失,受害的只有消费者。

我国刑事立法已经有所跟进,增加了例如地沟油累犯可判处死刑等规定,但覆盖面依然不足。应加大食品安全犯罪的处罚力度,提高更多的食品安全犯罪行为违法人的刑期,另外,食品监管部门失职、渎职也需要更严厉的法律制约……[详细]

监管职责混乱 官员态度儿戏

缺乏统一职能部门,各部不承责。国家涉及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多达13个,由于职能交叉、权责不清,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各部门之时相互推诿,不愿担责任。2011年4月沈阳查获40吨“毒豆芽”。公安、工商、质监和农委等部门均表示“不归我管”。

地方政府为了稳定税源,增加财政收入,在问题出现前,基于地方保护主义维护本地企业,干预正常的监管,使监管流于形式。出现问题后,也是多方干预,对企业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助长了黑心企业的违法生产……[详细]

百姓投诉无门 被迫纵容

消费者不能第一时间揭发问题食品,不仅无法挽回权益损失,形成对违法者的有效打击,更可能产生对自己的二次伤害。因为这意味着问题食品得不到曝光,生产经营行为也会受到纵容。其结果是,同一个问题食品会使更多人受到伤害。

3月份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多数人在遭遇食品等消费权益受损时不会选择投诉,高达62%的网民因不知道到哪投诉而忍耐问题食品。维权代价高昂,加上执法者不能明确自身职责,久而久之消费者自然会失去信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详细]

我国认证三种蛋(1)无公害蛋
我国认证三种蛋(2)绿色蛋
我国认证三种蛋(3)有机蛋

食品安全如何能“蛋”定 生产标准和产品监督一条龙

食品标准健全消除漏洞 政府信息透明挽回信任

鸡蛋只是我国食品安全的一个缩影,可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的管理模式及经验,英国有食品卫生标准,发现问题即严厉处罚,罚金高达数万英镑,严重时吊销执照,甚至被起诉。我国也应对黑心违法生产企业施以重罚,让企业知道违规必死。

好食品是生产出来的,因此,对于鸡蛋等食品中成分的含量是多少才不会对人体有伤害,需要有先进实用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全面提升食品生产的标准水平。而且政府需要信息透明公开,增强公信力挽回民信……[详细]

专家:不打破鸡蛋也能选好蛋

在不破壳的前提下,用感官方法排除假蛋或品质不好的蛋:眼看蛋壳是否完整、表面是否清洁、色泽是否均匀;根据敲击发出的声音判断裂纹、变质或蛋壳厚度;手摸来感觉是否坠手、蛋壳表面是否平滑等;鼻嗅有无异味。

还可用光照透视鉴别法,新鲜蛋光照时,蛋内容物透亮,并呈淡桔红色;气室极小,高度不超过5mm,略微发暗,不移动;蛋白浓厚澄清,无色,无任何杂质;蛋黄居中,其胚胎看不出;系带在蛋黄两端,呈现淡色条状带……[详细]

只靠食品安全法不足以维护食安
本期健康指导:华农大郑华主任

健康画中话

结   语

一颗鸡蛋涉嫌是假蛋,多部委开会研究:卫生部称只主管餐饮场所卫生,不管蛋;质检部称负责生产加工质量,鸡蛋是鸡生的,管不了;农林部只管真正农产品质量,如是假鸡蛋超出管理范围;工商部门则说只管进货和销售渠道,没有质量检测机构。政府如此监管,人们怎不担心真鸡蛋是假。就算有关部门和专家称鸡蛋是真的,百姓很可能也不信,而且,真蛋就安全了吗?

请输入验证码: code
已有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责任编辑:陈韶鹏 廖颖瑶 监制:韩林涛 孙海峰 李悦 设计师:陈凯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