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企业管理学会和中国社科院主办的“医药分开论坛”上,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600713.SH,下称“南京医药”)副总裁、药事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金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何金耿强调说,子公司更名就是为了强调公司今后的经营模式也将由“药房托管”向“药事管理服务外包”转变。“我们将以集成化供应链管理能力为基础,以专业药学服务为特征,成为为客户提供包括药品管理、药房管理、药学服务在内的药事管理服务提供商。”
据何金耿介绍,“药事管理服务”模式的基本做法是:由医疗机构(委托方)将其药品供应等可以市场化的药事管理服务委托给医药公司(受托方)。受托医药公司具体负责医院药品供应、药学服务、药房管理、患者管理等。依照协议,受托公司获取服务收益,医院、患者分享改革的增值收益。
何金耿并没有透露这部分增值收益的具体比例,但他特别强调说:“医、药利益链中的利益相关者在这种经营模式中都能找到新的平衡点。”
另据何金耿介绍,这种新模式的特点还表现在医院药房实行“两权分离、三个不变”。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药房所有权归医院,药品经营权交受托方;医院药剂科的职能、药房人员的身份、药品监管主体不变。
实行药事管理服务外包,大大减少流通环节,仅仅包括生产厂家、托管公司、托管医院等三至四个环节。商业公司通过药事管理外包,获取了订单集成优势,增强了与供应商谈判能力,通过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购进价,挤压出的灰色利益部分由医院和患者分享。所有到药房外包的医院看病的患者享受零售价10%的药品价格优惠。
南京医药托管模式实践证明托管不是简单的药品采购外包,而一个完整的运行体系。
对于业内认为南京医药此举是为了将外包业务扩张到南京以外更大市场的说法,何金耿不置可否:“南京医药的实践表明,药事管理服务模式的成功已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如何完善问题。”
而且何金耿还特别列举了他们与南京8家三甲医院合作5个月来的数据,来证明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据何金耿透露,8家三甲医院5个月里,从药品收益中新增利润达到1660万元,而且医院药房管理负担也减少了,医院库存周转也由原来的45天下降到现在的15天,仅此一项,8家医院就可节省资金1800万元。
证券分析人士则认为,医院不愿接受“药房托管”模式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担心由此带来效益的下降,倘若南京医药此次提供的数据属实,必定会吸引更多的医疗机构与之展开药事服务管理外包的合作。
“当然地方政府的态度也会决定推广的力度。”这位证券人士认为。
(责任编辑:黄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