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医药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www.39.net  2007-12-27    
十七大这场民生盛宴,使得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代表的民生问题受到空前重视,加之以预防保健为主的新医疗模式,中医药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12月22日,主题为“中医药与国民健康”的第二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下称“中山论坛”)在中山国家健康基地召开,由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政府、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广东省卫生厅主办,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承办,参会人数达800多名。

  利好因素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中山论坛”上的主题演讲让中医药行业人士备受鼓舞,他表示,随着全球天然药物的应用受到重视,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在逐步接受复方药物,中成药的国际市场潜力可观,“21世纪医学已经转变为"预防疾病、预测疾病和个体化医学",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在这方面更具优势。”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防治战略前移,以预防保健为主的新医疗模式,将带动健康教育、健康服务、健康保险、中药OTC、保健食品和药妆等健康产业高速发展。张伯礼预计“未来5~10年,中医药产业将有1000多亿元的市场增幅”。

  时下中药产业所面临的利好政策环境亦是空前的,例如今年4月科技部、卫生部等16部委联合发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实现我国医药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大力发展中药产业。国家将制定若干鼓励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法规,建立国际社会认可的中医药临床治疗、中医教学、科研等标准体系框架,以争取中医药的合法地位,使中医药能够进入西方国家医院、药房和医疗保险系统。这个纲要显示了国家力挺中医药发展的决心。

  目前医药创新面临较好的政策支持,国家对于中药产业的投入逐步加大,国家发改委目前表示,中医药产业化“十一五”投入将达到100亿元。

  “国家政策也在推动中药创新,首先是中药注册管理办法的修订,严格区分新药和按新药管理,以前按新药管理的改剂型、改途径和仿制药均不列入新药范畴,并提高技术要求,这种支持创新药物的注册管理模式,给中药的研发和创新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其次是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的修订,体现了保护经典和鼓励创新,并可以和专利法并行。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中药药品注册中的专利链接成为关注的焦点。”中药研发机构北京大学世佳研究中心副主任周亚伟告诉记者。

  产业方向

  “中山论坛”汇集了国内众多医药产业相关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高层,就当前我国中药产业的政策环境、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以及国际化经营之道,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广东药学院院长朱学勇认为,中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中药企业,科研机构应回归基础研究,企业要与科研机构积极展开合作。作为国内仅有的3所药学院校之一,广东药学院目前与中山健康基地合作,直接将其中一个分校区设在中山健康基地。暨南大学天然药物研究所也与中山健康基地共同建立了一个联合实验室。

  2007年中药产业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很多中药企业加强了OTC。如河北以岭药业和江苏康缘药业,两家素以处方药为主的中药企业今年均强势推出了OTC品种。对此,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辉认为,中药OTC面临发展的绝佳机遇,中药企业在OTC上更具有优势,“与化学合成药相比,中成药毒副作用较小,且中药在保健预防和慢性病保守治疗方面具有优势。”

  今年在国家继续推动中药国际化的背景下,中药企业加强了对国际市场的开拓。贵州同济堂作为“中药第一股”登陆纽交所是个标志性事件,运作资本市场不失为一条国际化路径;另外一条则是“专利许可”,今年6月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和英国公司关于新型抗痴呆中药NJS的专利许可协议同样令业内关注。根据NJS的合作协议,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拥有NJS的知识产权,英国植物制药公司则负责该药在国外的注册和市场开发。

  NJS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马百平带领的课题组研发,马百平作为论坛演讲嘉宾认为,中国中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开发面向国际市场的天然药物,以治疗性药物进入国际市场是一个很好的方向。马百平的研发策略是,“按照西方国家的法规要求,采用"活性追踪分离"和"构效关系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原则,并展开前瞻性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要开发出能够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创新品种,形成真正具有保护力度的系列专利,在具有优势的领域中形成突破。”马百平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李俊皓)

  • 网友评论发表时间
昵称:
内容: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