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乳协理事长:我国牛奶质量历史最好 食品中最安全

2012-04-05 10:22:00央视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央视《生活早参考》栏目播出《“五问食品安全新政”:国产奶,放不放心?》中,专家称我国乳制品目前质量是历史最好的,牛奶是中国食品中最安全的。

  2008年三氯氰胺事件发生,消费者对于乳制品的热情受到巨大的打击。2011年又爆出某品牌液体乳黄菌霉素M1超标的新闻,令中国人对牛奶的依赖以及信任感屡遭破坏,国产乳制品,到底还敢不敢吃?已经成为不少人的难解之惑。

  国家新政如何守护乳制品安全?

  孟盛楠:从1998年到2010年,相关部门做过统计,中国人均奶制品占有量从不足6公斤迅速增长到28公斤。可以说现在乳制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膳食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高潮东: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是国产奶真的能够让人放心吗?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中国奶业协会加工委员会副主任陈历俊以及媒体观察员王志安。宋会长,您觉得2008年三氯氰胺事件发生的根源是什么?

  宋昆冈:近几年,乳制品发展突飞猛进,但是已经是超常规的发展。国家乳制品加工业发展速度每年超过20%,但是乳制品管理机制却是滞后的,现代化加工技术和传统奶牛饲养模式之间也存在矛盾,而这些矛盾没有能够及时得到解决,所以导致三聚氰氨事件发生。该事件发生之后,政府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很多乳制品行业的管理政策和法规。

  高潮东:这是2009年一直到2011年我们国家汇编三本关于食品乳制品法规政策,每一年汇编内容是逐步细化的,书也是越来越厚。

  VCR:那么我国政府为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采取了哪些具体的工作呢?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王加启主任。

  王加启:主要工作是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自从2008年婴幼儿奶粉事件以后,我们痛定思痛,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及时启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2009年到2011年的坚持实施,取得非常显著效果。成效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了解国家生鲜乳质量安全现状,找到根源;另外,国家根据现状提出控制办法,最终为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和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奠定良好基础。这个监测计划的有效实施需要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共同协作配合,这个计划也越来越完善。

  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技术从最开始的部分监测,到2011年覆盖所有的生鲜乳收购站,对被列入违禁添加物名单的物质进行了全部监测,这就是“全覆盖”。在工作形式上,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也在不断完善。用异地抽检计划促进不同省市之间的相互监测,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可信性,并且用飞行抽检技术,在不告知时间、地点、内容的情况下突击监测,掌握了生鲜乳的真实情况,始终对违禁添加物保证了检测、监测、控制的态势。同时,乳品厂收购生鲜乳的时候也要批批进行检验,检验指标多达10几项,一些原本需要检验时间较长的指标,因为采用了精密仪器在几分钟之内便可多出结果。

  宋昆冈:关系到乳制品方面,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首先,2008年国务院颁布《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条例》,这是一个乳制品根本大法,在食品行业里边这是第一个条例;第二,农业部制定《生鲜乳收购管理办法》,对生鲜乳的质量全程控制做了相应规范政策。2010年的4月卫生部发布乳制品标准,其中包括17项产品标准,3项管理法规和49项检验方法,这也是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以来,首部使用在乳制品上的标准。

  高潮东:对于管理者来讲,更注重管理规范和科学化,但是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讲,只关注杯中的奶是否合格、健康。2008年这件事情当时是不是对企业的震动非常大?

  陈历俊:那肯定是,无论政府也好,企业也好,很多的东西都发生了改变。更多企业要有自己的牧场,更多的检测标准,检测指标。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法规和标准。以前的形式检验指标现在变成批次检验。换句话说,有些指标是一年或是半年检测一次的,现在每一天每批产品都要求检验。

  新政在奶源治理上是否有效?

  孟盛楠:自从发生三聚氰氨事件之后,无论是企业还是检测机构都制定了新的标准,新的标准一定会带来新的变化,刚才宋博士也跟我们说了,三聚氰氨事件的问题主要是出现在奶源上。新政在治理奶源上是否也有成效?

  VCR:在生鲜乳质量安全方面,未来工作的重点是生产环节的规范化,加强饲养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提高奶牛的生产水平。我们记者为此专门走访了一家牧场,看看现在的奶牛饲养情况是怎样的。

  厂长:我们的奶牛现在饲喂的都是TMR全混日粮。也就是根据奶牛不同阶段、不同产量、不同体况、不同泌乳期,然后我们制作这种营养均衡的日粮,把所有精粗饲料混合而成,经过我们的TMR搅拌车搅拌均匀,喷洒到牛的站位。每天做三遍。所有牧场饲喂的各种原料质量都是有保证的。

  高潮东:我们看到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现在我们从奶源方面把关更严了,而且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陈历俊:根据《食品安全法》,我们是把所有的原料、原辅料和产品都留样封存,到产品过了保质期以后再销毁,这样我们就可以分清责任,一旦产品有问题,我们知道问题出在哪个供应商手里。

  VCR:我们以奶站整顿这个环节为例,在生鲜乳收购站的整顿方面,我国也取得了很大成效。在清理整顿之前,我国生鲜乳收购站有20393个,经过清理整顿之后,到2010年6月,生鲜乳收购站有15030家,经过清理整顿之后取缔了34%的生鲜乳收购站。

  王加启:生鲜乳是乳品生产加工和消费的源头,生鲜乳的质量安全对乳品的质量安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自从2008年婴幼儿奶粉事件之后,我国的生鲜乳质量安全发生了质的变化,在质量安全的水平提高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整个工作,包括整顿工作、监控工作,从无到有,逐步完善,这是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根本保证。

  高潮东:在这儿先请宋会长讲一下,我们在管理方面都做了哪些非常必要扎实的工作。

  宋昆冈:农业部制定《生鲜乳收购管理办法》,对生鲜乳的质量控制,如何进行收购、规范秩序做了规范。首先,农业部开展对奶源和奶站的整顿。第二,工业部和发改委重新颁布和修订《乳制品工业的产业政策》,包括行业准入条件等等。第三,质检总局对乳制品企业和婴儿配方奶粉企业生产许可证实施条件,重新进行修订。也就是对所有乳制品企业包括婴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重新核发生产许可证,对企业条件技术装备水平提出新的要求;在市场管理和流通方面,国家工商总局发布规定,对所有食品经销商实行流通许可证,对销售条件和资质进行规定。第四,从三聚氰氨事件之后,我们国家对2010年版的生产许可证提出更高要求:首先对企业规模提出要求,撤销100吨以下加工能力的奶粉厂;第二对加工技术装备提出要求,例如我们要求所有的奶粉生产企业,它的包装全部实现机械化,不能手工包装。另外,原位清洗系统全部实现全自动;第三对包装车间和加工车间提出要求,要求包装车间空气洁净度达到30万级,也就是制药级。第四对检验手段提出要求,要求企业必须具备所有指标的检验能力。所以通过这次整顿,企业和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一大步。

  企业生产许可门槛大大提高

  VCR:2010年发布的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与2006年版相比有哪些新的提高和要求呢?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动物源食品监管处的马福祥处长。

  马福祥:根据《食品安全法》和《乳制品生产条例》,我们质检总局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也就是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通知》的要求,对乳制品生产许可证细则进行了修订。修订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许可标准,也就是从整体上来提高对整体乳制品生产的要求。

  重新审核工作队乳制品生产企业获得许可证的门槛大大提高,涉及厂房、生产检测设备等硬件和卫生管理等诸多方面。重新审核之后,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被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依法撤销或者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并公布名单。通过审核的企业,加大了对监测设备和专业人员的等方面监督。食品安全方面的工作是一项复杂及艰巨的工作,决定了一次乳制品行业的清理不可能一劳永逸,所以通过审核的企业还会在以后的时间里不断接受来自不同部门或消费者的考验。

  马福祥:2011年质检总局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开展了乳制品企业重新审核工作,全国1176家企业中有701家通过重新审核,条件差、质量保证能力差的企业被淘汰,淘汰率达到40.4%。

  乳制品生产企业按照新的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要求,推行良好生产食品规范和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加大了生产技术改造,提升了生产工艺水平,更新了生产和检验设备,提高了检验检测能力。全国乳制品生产企业增配升级生产检验设备12000余台,共计划投入资金44.9亿元,经过乳制品生产许可条件重新审核,乳制品行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目前我国的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和检验能力以与发达国家相差不大。

  高潮东:请陈博士讲讲提高准入门槛之后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陈历俊:首先,对于小的加工企业,例如乾安有个小的加工奶粉车间,因为产能不够,我们自己把它关掉了。第二,我们对整个生产环境要求严格。为了达到30万级,我们对所有工厂进行技术改造,必须二次更衣,也就是进车间以后,先换工作服,进去以后再换一次工作服,工作服只能使用一个班次。第三,形式检验指标变成批次检验指标,加大检测仪器设备上面的投入,这样的门槛不但提高企业规模,而且把缺乏资金、信用等方面能力的企业排除在外。

  高潮东:实际上这样的制度是对大企业的保护,对消费者得负责。但是会不会有人会质疑这样的做法是对小企业不扶植?

  陈历俊:其实制度对每个企业的标准都是一样的,不是对大企业标准就松一点,对小企业标准就严一点,不是这样。只要企业符合条件就可以。

  王志安:我觉得不是标准越高越好,因为国家所说的标准是一个行业最低标准,在最低标准之上企业还可以分出更细的标准,就像液袋奶里既有巴氏奶又有高温奶,巴氏奶成分多一点,相对贵一点,你可以选择买巴氏奶。如果把这个市场准入门槛定的太高,会导致在这个门槛之下还会有一些企业生存,只不过你不知道,但是它却脱离监管,这是很大的弊端。所以标准只是满足基本的安全标准就足够。

  高潮东:老百姓对奶里面的蛋白质要求特别高,所以导致很多企业为了追求高蛋白而造假。

  宋昆冈:我们从1985年开始定的生鲜乳的收购标准,蛋白质要求是2.95。但是原料奶的质量之间差别比较大。我们现在有规模的牧场,原料奶的质量非常好,蛋白质可以达到3.0以上。但是有的牧场是达不到,国家为了能把这些蛋白质含量稍微低一点的原料奶也利用起来,2010年4月新颁布的《食品安全生产标准》把蛋白质含量定在2.8。实际上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基本高于国家标准。所以我们市场上销售的纯奶,很多蛋白质含量在3以上,有的达到3.2。

  高潮东:国家法规已经很完善,为什么现在很多老百姓,宁愿花更高价钱买进口奶粉,而不喝便宜的中国奶粉,那您觉得这个问题是什么呢?

  陈历俊:主要是三聚氰氨事件导致了大家对国产奶的质疑,在事件之前并没有这样的担忧。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印根权主任医师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 杨群玉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

  • 杨大坚主任医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