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世界银行公布《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病流行》报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糖尿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报告预测,如果不进行有效控制和采取有效策略,到2030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患这五大疾病的人数将增加2到3倍,糖尿病增加4倍,肺癌增加5倍。
在每年约1030 万各种因素导致的死亡中,慢病所占比例超过80%,慢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为68.6% ,所有慢病负担中,心血管疾病 (心梗和中风) 比重将超过50%。美国在上个世纪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就开始下降,而我国目前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仍在上升。
报告称,在2010年至2040年的30年里,如果每年能够将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1%,其经济效益就会相当于2010年中国实际GDP的68%,超过10.7万亿美元。
心血管疾病及其所致死亡在NCD中占有重要比例,抓好心血管病的全民健康促进与防控对推动我国慢病防控事业具有一石多鸟的效果。
心脑血管疾病根源是人体血管在危险因素(如高胆固醇、高血压、高血糖、吸烟等)影响下结构和功能发生损伤,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血管健康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公众对高血压、高血糖的认知度较高,但对高血压和高血糖的长期规范治疗和管理仍需要加强。相对而言,我国大众对高胆固醇的危害认识非常不足,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向广大群众普及胆固醇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梗和中风以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自我居家管理的健康知识,对于推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事业尤为重要。
为了遏制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趋势,推动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的 “拐点”早日到来,由卫生部医政司倡导并支持下,联合多个医学专业学会发起“中国血管健康工程”,进行全民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教育,促进全民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提高国人的血管健康水平。卫生部医政司于2012年1月6日正式发函开展“中国血管健康工程”。
目前“中国血管健康工程”的重点项目主要为五项,如下所示:
1.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筛查
该项目目的是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进行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筛查,尤其针对容易被忽视胆固醇进行筛查,已从2012年1月逐步在部分省市试点。
该项目的特点是率先引进美国的快速血脂检测仪器,对心血管高危人群进行免费的检查,和传统的血脂检查不同,只需要用指血,一分钟即可得知血脂检查的结果,让高胆固醇患者早发现早干预。
2.健康是有颜色的-----赤橙黄绿血脂危险分层实践行动
因为我国各医院的血脂化验单结果都是按照健康人群的数值为标准,让很多心血管高危人群误以为自己的血脂水平正常,从而没有启动有效的降胆固醇治疗或减少甚至停用降胆固醇药物。
该项目的目的是希望推动根据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红色代表极高危,绿色代表低危)来确定患者降胆固醇治疗的目标值,从而提高患者对于高胆固醇的危害性的认知及了解胆固醇的目标值是依据患者的心血管危险程度而不同,树立“患者心血管危险程度越高,胆固醇目标值越低”的正确理念,进而提高血脂异常的诊断率和治疗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远离心梗和中风。
该项目已于2012年 3月份启动
3.中国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
该项目旨在提高我国脑卒中规范治疗水平,加强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等控制,无论在医院还是家庭的治疗都应依照治疗指南加以规范,遵循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的方案降压、他汀、抗血小板(医学上称为ASA方案),从而减少卒中的致死和致残率,预防卒中再发。
该项目已从2011年11月份开始,陆续在全国范围启动
4.从医院到家庭慢病全程管理(Hospital to Home, H to H)
该项目是运用最新疾病管理理念即从医院到家庭的全程管理(H to H),对患者进行全程的疾病管理知识的教育,从住院期间到社区或居家自我管理;传授基本的疾病管理知识,做老百姓身边的健康参谋,加强医生与患者的互动性,鼓励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长期坚持,做到不减量、不停药,远离心梗、中风。
该项目从2012年1月启动。
5.大众健康教育
未来将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大众健康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公众对于常见“三高”心血管高危因素的认知和常见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尤其呼吁公众对最易被忽视的危险因素高胆固醇的重视;加强公众认识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和中风的密切关系,倡导公众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疾病。
(责任编辑:晏霏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血管疾病,长城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