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联合国负责食品安全标准的机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设立了一项新标准,对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含量做出了规定。与两年前中国卫生部制定的临时监管限量值相同,新标准规定,每千克婴儿配方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含量不能超过1毫克,每千克其他食品或动物饲料中的三聚氰胺含量不能超过2.5毫克。
对于这样一个严肃的新标准,乳业专家王丁棉表达了他的忧虑:“把这样一个本不该有的数值合法化,这不是一个好事情。”
联合国此前从未就三聚氰胺设定过标准。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之后,欧美等国纷纷采纳了FDA报告中“1毫克/千克”和“2.5毫克/千克”这两个指标,作为各国的规范。“中国也正是参考了这一数值,才制定了临时限量。”
王丁棉表示:“在我国这只是一个临时的监管限量,这一指标从未成为过国家标准。”
今年4月23日,66项乳品新国标出台,其中明确指出“不再设置三聚氰胺相关规定”。王丁棉表示:“三聚氰胺本来就是不应该在食品中出现的,新国标没有将其纳入合法添加的范畴,很好地说明了国家的态度。”但他也承认,2008年卫生部所做的临时限量一直没有取消,实际运作中还存在按此指标来进行规范的现象。
WHO食品安全专家特里斯谢尔强调:“新标准设定的指标,是允许偶尔出现的自然污染现象。是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为三聚氰胺的含量设置上限。任何为了商业利益而故意在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
王丁棉表示:“联合国新标准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个数值,这很可能给人为操作留下漏洞,到时很难界定刻意添加还是自然污染。”
不过,WHO也承认这项标准对各国不具有约束力,即便有食品达到了所谓的最低含量标准,任何国家海关仍可将其拒之门外。王丁棉也认为:中国不可能接受这一联合国标准。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责任编辑:徐琼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