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吴以岭院士两会建言: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应突出预防

2015-03-05 10:12:26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我国近10年来慢性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呈直线上升趋势,吴以岭院士建议,改变目前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完善慢性重大疾病防治,否则将严重影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13年发布:我国心脑血管病患者2.9亿人,每年死亡人数近300万,平均10秒死亡1人,今后20年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生数上升幅度将超过50%,至2030年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将增长 2130万,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将增加770万!

  世卫组织统计表明,慢性病发病率与当地防治体系的完善程度有着密切关系,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重大疾病发病率已呈现下降趋势,而我国由于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对慢性重大疾病的防治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国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近10年来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呈直线上升趋势。若不加以控制,将成为我国社会和家庭的重大负担,严重影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

  鉴于这些重大疾病病程时间长,早期预防成本低效果好,晚期危害大诊治费用大,社会家庭成本高,因此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必须改变目前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完善慢性重大疾病防治,特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加强科普知识教育,倡导科学健康生活方式

  预防工作是重大疾病防治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庞大而繁杂的工作。由于生活中饮食、环境、睡眠、心理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引发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危险因素,这就需要制定宏观的健康公共政策,构建针对重大疾病的预防性服务体系,最终形成一个有利于重大疾病预防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市场环境。要特别重视心理卫生和科学的生活方式在心脑血管、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避免过渡情绪刺激和工作压力,尽量避免过渡疲劳,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同时开展体育运动是提高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应根据国家全民健身运动计划纲要,积极组织农村、社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文明的全民体育健身活动。

  二、对高风险人群采取早期防治措施

  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高风险人群采取正确的早期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们的研究证实,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包括情绪刺激、过度疲劳及压力等通过全身性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紊乱,加之饮食结构的改变,引起并促进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加重,以心脑血管病为例,其高风险人群主要包括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吸烟等人群,而实际上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同样是引起这些疾病的诱因,因此前期干预特别是纠正社会心理行为异常和良好的起居习惯,对血管病变的早期预防具有更重要的价值,其成本也更为低廉。因此我们提出“超前干预”的预防策略,即通过调整生活习惯与缓解工作压力等减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重大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动脉硬化的高危因素,从源头上降低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的发病率。

  三、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中医药在我国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且疗效确切。与单纯注重人的生物学特征单靶点、单环节治疗且具有较大副作用的西药相比较,复方中药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血管病变等多环节、多靶点发病机制系统调节更具有优势,尤其是不仅可以有效地消除心脑血管病等重大疾病的致病危险因素,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也表现出显著的效果。

  “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基础研究”是国家“973计划”项目,该项目以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并发症的共性病变“血管病变”为研究方向,探索中医药对“血管病变”防治的科学价值。该项目研究通过3469例血管病变患者临床观察,解释了精神刺激、过渡疲劳、劳逸失度在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用分子生物学及代谢组学等技术手段阐明其机制,同时研究证实,络病理论代表中药通心络胶囊可以降脂、抗凝,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稳定易损斑块,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通心络胶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研究论文在国际权威杂志《美国生理学杂志·心脏与循环生理》刊发,其配发的编辑部评论文章——“传统中医药向现代医学的挑战”指出:“本研究为未来可能发展成冠心病事件的高危患者点燃了希望之灯”。鉴于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疗效确切,且具有整体调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治结合、简便验廉、用药安全的作用特点和特色,建议在重大疾病防治体系中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以降低重大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减少医疗费用,不断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四、把重大疾病预防与大健康产业结合发展

  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疾病预防与大健康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医药养生的有机结合,既促进了医疗卫生体系向预防为主的转变,又发挥了预防医疗与健康产业同步发展的优势,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