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全国著名的传染病医院,2008年,地坛医院整体搬迁至郊区,成为北京唯一一家坐落在五环外的三甲医院 ,随之,地坛医院也走上了专科向综合的转型之路。现如今,地坛医院已基本上形成了布局合理的三甲综合医院科室体系, 日门诊量稳定在2000人次/天,年住院病人量22000余人,较09年增长超过100%, 床位利用率从09年的83.85%升至113.7%,效益明显。2014年11月22日,在第八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最佳医院管理实例——首善之区”分会场,北京地坛医院院长张永利分享了医院成功转型的奥秘——以战略为引领,以绩效为手段,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战略引领医院转型
张永利介绍,随着传染病发病率的下降和市场萎缩,加上北京医改政策给予的发展转型压力,2010年起,北京地坛医院即将医院的追求目标从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转为建设现代化、数字化、人文化、花园式,以传染病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医院高度重视发展的连贯性,结合内外部环境变化,从战略层面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
2004年,亚洲一流的传染病医院
2007年:现代化、数字化、人文化、花园式、绿色的亚洲一流水平的传染病医院
2010年:以传染病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2015年:世界知名的中国传染病科研诊疗中心,北京一流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为达到战略目标,医院采取了有力的保障措施,如大力支持学科建设和重点专科创建;严抓科研质量,促进成果转化;在培养、引进和重用人才上做好文章;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品质等。张永利说,地坛医院实现从专科到综合的成功转型,定期制定切合实际、方向明确的发展规划非常必要。地坛医院也一直将制定发展规划为工作的重点,根据规划目标,统一思想,调整工作思路,全面提升医院整体实力。
绩效管理确保战略落地
战略目标制定,地坛医院采用了绩效管理的办法助其落地。根据医院愿景、战略目标,年度计划,将医院目标分解至科室、个人,制定年度目标任务,制定年度绩效考核目标。引入平衡计分卡,从财务、患者、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制定指标。
张永利表示,地坛医院自2005年在北京地区率先引进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成立绩效与薪酬管理委员会绩效质询会,绩效管理办公室,探索出一套包括绩效考核、绩效沟通、绩效改进在内的绩效管理体系,有效促进了医院战略目标的落实。
建立绩效管理执行体系,整合岗位,完善绩效指标体系,包括建设性指标体系和保障性指标体系,多项目标与是医管局考核方向相同,如:药占比、平均住院日、预约就诊率、患者满意度、科研教学、医疗护理质量、院感控制、抗生素使用等。9年来,绩效考核让医院运营效率大大提高。
除此以外,绩效管理在考核过程中做到及时监管、动态跟踪。全院上下不断优化流程、改善服务、提高水平。整体的工作效率明显加强、费用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促进了医疗行为的规范,提高了医疗工作的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增长。
目前,地坛医院从传统的传染病医院已向全面综合发展,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急诊科等学科的发展与建设加强, 2010年医院新开设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骨科,2011年新设神经外科,基本上形成了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日均门诊量稳定在2000人次/天,住院病人量13年达 22915,均较09年增长100%以上,床位使用率也从09年83.85%增长至13年的113.7%。张永利说,接下来的地坛医院,将坚持“品牌专科、发展综合”的办院理念,加强传染病科教能力和交叉学科建设,拓展传染病相关领域的诊疗能力。同时,加强各科室建设,加强危重病患,疑难杂症的综合救治能力,满足周边百姓医疗需求,抢占市场。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北京地坛医院的官方网站(www.bjdth.com),开辟药品信息公开栏目,为患者及时了解用药信息提供了方便。同时,提供在线问答服务,并请专家定期为患者答疑解惑。此外,还开通住院床位、化验单在线查询服务,为患者提供方便。官网曾获2011年度北京市医疗卫生行业网站考核评议在线服务奖。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