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拥有得天独厚的医疗资源,这里汇集了全国最顶级的医院和医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虽是优秀的三甲医院,但在北京这一片丰富的医院“矿山”里,院长乔杰坦言北医三院并不是最顶级的。然而,医学在不断进步,医院发展也不能停滞不前。在第八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乔杰指出,目前治疗需求快速增长,作为大学的附属医院,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毫无疑问是医院发展强有力的“突破口”。
3D打印技术:
一场悄然兴起的工业革命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用塑料或粉末状金属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就提议建立15个(3D打印)制造业中心,他认为3D打印可能颠覆工业的新技术,要确保这个制造业革命发生在美国。
那么,医学领域该如何抓住这个颠覆性的创新技术?据了解,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主要用于模型、假肢制作,导板工具,人体组织、器官,内植物的修补、填充或功能重建。而内植物的应用,让骨科抓住了发展机遇。
目前,骨科飞速发展,但仍有许多技术难题难以解决,比如严重骨盆骨折、上颈椎病变等都亟需内植物产品的改进。而3D打印技术个性化设计与速成、金属假体的任意结构与孔隙这两大特质,可以为患者制作特殊形状的材料研发,甚至骨组织可长入金属假体的孔隙,是骨科内植物的新突破。
北医三院骨科率先抓住了这个先机,今年8月,北医三院完成了世界首例3D打印枢椎椎体置换手术,为肿瘤切除后的颈椎结构重建开辟出一条崭新途径。该技术被国内外媒体作为医疗科技创新案例大篇幅报道,影响巨大。此后,上海、西安、广州、昆明、济南等城市不断传来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科的消息
“有创新理念的骨科医生正在积极探索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然而,乔杰也指出,这样一个造福万千患者的技术却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与国外同行相比,中国3D打印技术的骨科应用由于缺乏相关法规及政策的支持与保护,正处于不平等竞争的困境。
人类生育力呈下降趋势
辅助生育技术不能只停留在研究“神坛”
WHO人类生殖特别规划署报告指出,世界范围内不孕不育率高达15%-20%。而中国拥有不孕夫妻1500万对,中国女性怀孕后自然流产率高达10%,每年有50万-100万的新生儿发生先天性缺陷,这是影响民族素质和出生人口质量非常重要的方面。
女性孕育的需求“暴增”去北医三院的门诊就能看出。北医三院单是不孕症的年门诊量就高达50万,几乎是全院年门诊量的1/8。即使全国批准开展辅助生育技术的机构已经近300余家,试管婴儿技术也日趋成熟,每年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数量居世界第一,但不孕症治疗成功率低、人群流产率高、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等问题,导致我国优质生育需求非常庞大。
面对数量的暴增,在医护人员数量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唯有新技术能打破僵局。然而,许多基础研究都仅仅停留在研究层面,高高在上的研究无法应用于临床,应用于实践,新技术就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只能封存在“神坛”。乔杰发现,实现基础研究的转化和应用非常重要。
2013年,乔杰的课题组首次证实单细胞测序能同时检测单基因病和染色体异常,并提出极体细胞基因组测序方法。而单细胞测序技术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并不是仅仅呆在研究室的产物,目前已应用于生殖医学领域,为13例病人进行胚胎遗传诊断,移植7例已经成功受孕6例,逐步实现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
不可否认,基因测序在普通老百姓看来,仍然是难以碰触的高大上检测方法,要摘掉“高帽”,让基因测序为更多地群众服务,价格是关键因素。乔杰表示,目前arrayCGH的成本为5000元/样本,希望这一两年通过囊胚活检等研究,在同样分辨率的情况下,提高临床判断的准确性,把测序的价格降低到700元/样本。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