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是个不完善的学科,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学科,具有局限性,但是很多患者和患者家属并不明白这一点,他们总是希望医生能给出百分百明确的诊断结果,治愈他们所有的疾病。
在8月16日举行的2014中国医院论坛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药理学家秦伯益和当代著名哲学家、作家周国平作为嘉宾,就医学局限性和医学人文关怀等内容进行了对话。
秦伯益:人类永远战胜不了疾病
秦伯益院士说:“我觉得医学的局限性是绝对的,人类未必能消灭疾病,而疾病也永远消灭不了人类,这就决定了斗争永远不会完结,除非整个地球上的生命都灭绝了。不只是疑难杂症没有办法解决,即便对于一些治愈了的疾病,还会出现反复,还可以回潮,比如现在说的结核、疟疾、肝炎、性病、毒瘾,全在大幅度回潮。”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药理学家秦伯益
结核病虽然在上世纪中叶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但是没过半个世纪,结核病已经对一些一线药物耐药,全世界每3-5分钟就有一个人死于结核病。
半个世纪以来,如果从人类角度来看,人类杀灭了很多结核杆菌。但是从结核杆菌角度来看,人类是帮它们育种了。人们常说“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那对耗子来说,没被猫抓到就是好耗子,对结核杆菌也是这样。人胜还是病胜,永远是道高还是魔高的问题,分不出胜负来。
周国平:医学可以扶伤但不能救死
当代著名哲学家、作家周国平,其著作《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中,周国平以个人的经历,描述了当3个月大的女儿妞妞患上先天性癌症,他作为一个父亲的抉择,他对医学局限性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当代著名哲学家、作家周国平
首先,他说医学有不可超越的界限,这是不管医学发展到怎样先进的地步,都有不能攻破的疾病,所以人总有一死。19世纪以前,致死的主要疾病是细菌和病毒感染,通过19、20世纪医学和药物学的发展,感染已经不是大问题了。
他认为,目前人类主要的致死疾病是退化性疾病,是因器官衰老造成的,比如癌症、心血管等疾病。这些疾病以前发生得比较少,是因为绝大多数人活不到患这些病的年纪。
“我们平时总说医学的使命是救死扶伤,我觉得医学可以扶伤、可以治病,但不能救死,我个人认为医生和病人需要形成共识,根据医学这种根本的局限性来确定医学的边界和目的。可以治的病要去治,治不了的病要改善生命质量。”但具体如何去做,如何确定医学的边界和目的,目前尚无好的解决办法。
身为哲学家的周国平,尤其关注患者本身。他说,患者的身体需要治疗,心灵更需要安慰,对一个患者来说,不管病可治还是不可治,他永远需要安慰。人生病的时候,是他最脆弱的时候,对是否受到尊重、医生态度非常敏感。
安慰也不一定是要医生说一些安慰的话,因为患者能感受到医生对他是否有同情心,是不是尊重他。当一个人受到病痛折磨时,在医院还得不到尊重,他的心情会沮丧到极点,他会觉得世界是丑恶的,人生是可悲的,如果受到善待,他对世界和人生都会有信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今年3月24日是第19个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今年的主题是“你我共同参与 依法防控结核”。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