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过分依赖只会助长洋奶粉涨价
如果说大豆对外依存度在提升,是因为中国有近一半的需求缺口的话,那么对洋奶粉的依存度提升则反映出乳业市场恢复期中的尴尬。
国际调研机构Euromonitor的统计显示,2007年按零售货值算惠氏奶粉在华占有率为5.7%,低于美赞臣(12.1%)、多美滋(11.6%)和雅培(6.3%)。加上雀巢(5.6%),洋奶粉占据半壁江山。经过三聚氰胺一役,相信目前洋奶粉份额将更高。
在看似充分竞争的奶粉市场,一方面掌握了忠实粉丝的“洋品牌”能以各种理由轻易在国际奶价走低的今天提高中国市场的终端售价,另一方面我国自身生产的奶粉却传来大量积压的消息,据中国奶业协会去年11月的调研,全国奶粉库存超过30万吨。
这种奇怪的供需关系要理顺,既需要消费者有足够的购买理性,政府加强对乳业市场的宏观导向,更需要国内奶企提升食品工业现代化水平,尽快挽回信誉。
新闻链接
粤进口乳制品倍增
受去年“三聚氰胺”事件影响,消费者对国内乳制品的市场信心受到较大冲击,促使自2008年下半年起,经广东口岸进口乳制品大幅增加。
据广州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进口乳制品达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5倍;价值1亿美元,增长39.7%,但进口价格指数仅为0.568,即价格水平下降43.2%。
今年上半年经广东口岸自新西兰进口乳制品3.3万吨,增长2.5倍,占同期广东口岸乳制品进口总量的54.8%;同期自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进口1.7万吨和6440吨,分别增长1.7倍和63.3%。
海关分析认为,今年上半年,经广东口岸乳制品进口量大幅增长,进口价格持续走低的原因有三:一是去年“三聚氰胺”事件,使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降低,而一些洋品牌奶粉凭借质量优势,在国内消费市场上赢得了口碑;二是进口奶粉关税从几年前的25%,到去年6月1日下调到5%,关税税率的下调大大刺激了进口的增加;三是近期进口奶粉到岸价每吨1.7万元左右,而国产奶粉成本价每吨2.4万元,境内外的差价,也使得上半年广东口岸进口乳制品呈现较大的增幅。
业内人士建议,有关部门应密切关注乳制品进口情况,及时出台系列相关法规和政策,防止乳制品进口低价倾销的发生。
(实习编辑:林艳金)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