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迫在眉睫。根据1万多条社会各界所提意见进行修改的食品安全法草案,25日摆在了新一届最高国家立法机关每位组成人员的面前。备受关注的这部法律草案,能否解决以往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突出问题,给广大百姓端上一桌“放心饭”呢?
调整监管体制,弥补监管空白
从“田间”到“餐桌”,食品生产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都有“重兵把守”:农业、质检、工商、卫生……这种分段监管的体制曾对改善食品安全状况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新的问题逐步显现:那些不属于现行体制的环节,有利可图的有人监管,无利可图的无人监管……
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的食品安全法草案二审稿进一步明确了监管部门的职责。草案规定: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有关专家表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制定、信息发布以及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环节,每一环都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只有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使之“环环相扣”,才能促使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更加科学、规范,形成牢固的食品安全链条。
根据新的食品安全法草案,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安全实施分段监管。
食品小作坊,不能放任不管
我国目前约有50万家食品生产企业。与西方国家以大食品企业为主的情形不同,我国成规模的企业仅15万家左右,大多数是10人以下的小企业、小作坊。
对于这些食品小作坊,监管难度不言而喻:一方面是生产者分散于城乡广大地区,流动性、隐蔽性很大,不易监管;另一方面,监管部门感觉监管成本过高。种种原因,导致食品小作坊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发群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状况,2006年食品小作坊的平均抽样合格率为70.4%;截至2007年6月底,取缔了5631家、强制停产8814家。
针对食品小作坊多的“国情”,食品安全法草案初审稿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但生产者生产在本乡(镇)行政区域内销售的食品,不需要获得食品生产的许可。
上述规定的弊端明显——县级以下城镇和农村的小企业、小作坊正是食品安全事故的多发地。为此,有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及一些地方都明确提出,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安全监管相对薄弱,虽然不可能都实施许可制度,但也绝不能放任不管。
目前的食品安全法草案吸取了分级管理的立法思路,参照现行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授权地方人大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管理办法。
(实习编辑:周丽贞)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加工食品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但是不少生产厂家有非法的食品添加剂滥用行为,这让公众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种种错误的认识甚至是恐慌。该如何认识和理解食品添加剂呢?让我们一同来关注食品添加剂。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皮肤病,尤其是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痤疮、玫瑰痤疮、白癜风、黄褐斑等)、化妆品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