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槟榔相关口腔癌”迅速增长
蒋灿华毫不讳言,因为槟榔产业发达,口腔癌成为湖南省的“特色肿瘤”。2017年12月,湖南省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首次发布了湖南省肿瘤登记的最新数据,其中,在男性发病率中,口腔癌首次进入前10,在全身肿瘤里排名第7。
2017年《中国牙科研究杂志》刊登了一篇《预测槟榔在中国诱发口腔癌人数及产生的医疗负担》论文,采集了长沙市包括湘雅医院、湘雅二院、湖南省肿瘤医院在内的五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的口腔癌患者数据。文章显示,在过去12年里,长沙市5家医院的口腔癌病例呈迅速增长的趋势。从2005年的305例,增长到2016年的2108例,总数已达11882例。
2018年4月14日,湘雅医院在官网发文提醒,“在口腔颌面外科46病区,现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病史。”
患者长期、大量咀嚼槟榔病史成为临床上界定“与槟榔相关口腔癌”的一个重要判断依据。另一个判断依据则是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咀嚼槟榔可引起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口腔粘膜变白变硬,这是一种癌前病变,经过长期的慢性病理过程可恶变为口腔癌。”蒋灿华说。
2009年,湖南湘雅第二医院凌天牖教授组织的流行病调查显示,湖南省槟榔咀嚼者“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患病率为6.81%。湘雅医院口腔科另一项报告亦显示,长沙地区槟榔咀嚼者该病的患病率为7.03%。
“癌症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结果,和香烟导致肺癌一样,没有直接的证据,我们只能通过群体概率来分析。比如我们临床上治疗过的口腔癌,绝大多数都嚼过槟榔。”蒋灿华说,虽然目前槟榔的致病病机理尚不明确,但是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
第一是物理方面的刺激,槟榔属于粗纤维,长期咀嚼会对口腔粘膜有慢性损伤。其次是化学因素,槟榔里含有的槟榔碱,槟榔次碱等,槟榔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卤水、调料中都含有致癌物质。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槟榔果列为一级致癌物。2017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致癌物”完整清单,槟榔果同样被列为一类致癌物(同类别的致癌物还有酒精、烟草、甲醛、石棉、砒霜等)。
蒋灿华在临床上观察到,“与槟榔相关的口腔癌”比普通口腔癌更为严重。首先,患者发病年龄提前,从55岁左右提前到45岁左右。其次,患者容易出现“多元化癌”,舌头、颊粘膜、嘴唇、牙龈上都有癌变。而且患者预后也相对较差,生存率降低,5年生存率在50%到60%。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