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午,广州市“老年人及胃癌高风险人群胃部疾病监测公益项目”在白云区棠景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首轮筛查。项目创新应用“AI手机胶囊胃镜技术”这一无创、便捷的新型技术开展筛查,计划为广州1万名老年人和胃癌高风险人群提供公益性胃部疾病监测,重点面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45岁及以上胃癌高风险人群,构建“社区初筛-精准检查-随访干预”的三级防控体系。
无需插管麻醉,吞颗胶囊即可检查很舒适
启动仪式结束后,社区迎来了第一位筛查居民李女士。在签署相关条款后,李女士将胶囊胃镜连接手机APP操作,用水吞服下了一枚闪闪发光的小胶囊。她在现场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变换不同的体位,引导胃镜胶囊沿预设肠胃轨道移动,从而顺利拍摄胃部,仅20分钟便轻松完成了一套胃镜检测。
李女士体验胶囊胃镜检查
“就像吃药一样简单,一点异物感都没有,很舒适,比常规的胃镜要快很多。”李女士对胶囊胃镜的筛查过程赞不绝口,她表示,自己已经胃胀、早饱两三年了,虽然想做胃肠镜但一直害怕疼痛和麻醉。在了解到胃部疾病监测公益项目的检查方式后,很快就报名参加,成为了社区首位参与筛查的市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刘思德教授介绍,与传统胃镜相比,胶囊胃镜无需插管麻醉,受检者吞服胶囊后即可完成检查,检查数据通过手机实时传输至云端,由第三方机构出具报告并回传至初筛机构,实现“筛查-诊断-随访”全流程智能化管理。“这是全球第一款能够适应最基层的医疗机构及社区家庭的胶囊胃镜,该系统能够同时为1000人进行检查,有望每年完成1.5亿次检查。”
刘思德教授介绍胶囊胃镜筛查情况
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数超过40万,死亡人数超过37万人。早期筛查是发现潜在病变、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手段。然而,我国胃镜普及率非常低。我国每年因为胃部疾病就诊的人群超过了3.7亿,但是胃镜检查数量只有3,000万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没有进行胃镜检查,甚至不少人非常抗拒胃镜检查。
白云区棠景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王莉表示,传统的胃镜检查虽然能够成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但是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常常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甚至延误了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时机。胶囊胃镜的出现,无疑为解决这个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胶囊胃镜技术填补了社区消化道早筛的空白,让居民“少跑路、少花钱、早预防”。它的操作简便,非常适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纳入慢病管理和健康档案,让更多群众受益。
面向老年人及胃癌高风险人群,广州开放1万个免费胶囊胃镜检查名额
据介绍,“老年人及胃癌高风险人群胃部疾病监测公益项目”重点面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45岁及以上胃癌高风险人群(有胃癌家族遗传史,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一些癌前疾病),提供1万个免费胶囊胃镜筛查名额。这项胶囊胃镜检查平时在医院做,费用大概要4000元左右。现在只要你是在广州就医、生活居住都可以提出申请,不限户籍。
据了解,南方医院“AI手机胶囊胃镜技术”已经研发多年,并于去年取得了三类医疗器械资质。其准确率达到了96.8%,内部的覆盖率达到了99.8%,检查结果足以作为医务人员的诊断依据。
为确保项目规范实施,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于4月16日组织了首期“手机胶囊胃镜检查技术培训班”,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专家团队对97名基层医护人员开展理论与实操培训,内容涵盖操作规范、影像判读及应急处理等。参训学员全部通过考核,为项目落地提供了技术保障。
“老年人及胃癌高风险人群胃部疾病监测公益项目”作为广州市健康惠民重点工程,该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将有效提升基层胃癌筛查能力,提高居民肿瘤防治知晓率,减轻社会疾病负担。未来将逐步扩大项目覆盖面,为市民构筑更坚实的消化道健康防线。
(通讯员:屈理慧 杨隽莹 图片:医院提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