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个个让人痛心的消息接连传来。
12月13日上午,原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二科副主任谭洪勇教授,带病坚守在临床教学第一线、与多发性骨髓瘤顽强战斗两年后,不幸离世,年仅51岁。据谭洪勇教授的学生回忆,印象中谭洪勇总是十分忙碌。在感觉身体不舒服之前,他为了不耽误课程进展,强忍疼痛上课,直到学期末才抽出时间去检查,被确证为多发性骨髓瘤。
12月15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普外科执行副主任兼肝外科执行主任陈培医生的追悼会在龙华殡仪馆举行。这位年轻的医生于12月12日凌晨因病医治无效,逝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终年49岁。
就在陈培医生追悼会举办后的次日,又一噩耗传来:12月16日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杨立峰医生因突发疾病,经全院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年仅39岁。这位患者眼中的好医生、同事眼中的好兄弟、家庭里的顶梁柱,其生命定格在了2019年的岁末。
一个个临床与学术精英就这样倒下了,实在令人惋惜。更令人扼腕的是,今年以来,这样的消息太多了……
11月1日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通过微信官方平台发布信息,该院年仅30岁的麻醉科医师江金健被发现心脏骤停,医院虽组织了全力抢救,依然未能挽回他的生命。
7月4日下午3时,中科院博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青年医生、副教授肖育众被发现晕倒在实验室,送医抢救无效去世,年仅31岁!
6月30日,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医生王辉博士不幸离世,年仅32岁!毕业于北京大学,眼科学博士,擅长眼外伤、斜弱视、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的诊治。
在王辉医生去世前两天,6月28日,河南省肿瘤医院也失去了一位青年医生,该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张恒伟突发心梗不幸离世,享年48岁。
这些医生的离世让人惋惜,也再一次为我们敲醒警钟: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悲剧,而是悲剧的重复。
诚然,医师的健康问题,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文化专业委员发布的“2016中国医生健康指数年度调查报告”中显示:
超六成医生生活方式亮起“红灯”,尤其是年龄≤35岁的年轻医生生活方式堪忧。
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中“医师的健康状况”章节显示:
仅19.2%的医师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好,健康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医师工作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保护医师健康的一个最简便易行的方式就是保障医师的休息(休假)权,减少医师的加班加点。
但现实是,许多医生的离去,依然换不来休息权的保障,甚至还要带病工作。相比哀悼更需要的是,纾解医生的“累”。正如网友所说:医生都照顾不好自己的身体,又怎么能管理病人的健康呢?
在前行的路上,有同行倒下了,而我们希望您,保重自己,保护家人。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