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发文:推动急诊均质化
“急诊不急”曾是业内的老问题,北京此举除了与国际通用做法接轨,在北京市属医院急诊工作专家组成员、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郭树彬看来也是对急诊价值功能的回归,将会推动北京急诊医疗服务均质化。
“先来后到”作为医疗行业常见的秩序规范,在急诊领域并不适用,对于重症患者来说几分钟之差也许就是生死之别,推行急诊分级提升抢救的及时性迫在眉睫。
对大医院来说,“急诊分级”更显迫切,以朝阳医院为例,该院日急诊量在500—600人次,高峰时高达700人次。
“与基层医院相比,大医院急诊量一直在高位运行,必须保证运行效率、诊疗秩序和安全质量,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推行患者预检分级。”
从医疗机构的“自选动作”到政府发文成为“规定动作”,郭树彬主任表示,北京此举很有意义开了个“好头”。
“从专业角度来说急诊分级越早越好,以前北京市属20家三级医院也没有实现急诊分诊都全覆盖。现在政府牵头制定标准推广实施,可以促进临床诊疗规范化,实现行业的变革和发展。”
预检分诊:精准识别出危重患者
急诊预检分诊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特征,区分病情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过程。如何对患者科学合理分级,识别出危重症患者至关重要。
主客观结合、动态调整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对于如何做好患者识别工作,郭树彬主任给出这样的答案。
“预检分级是急诊科专业水平能力的体现,要保证分级的科学、公平和安全。信息化预检分诊系统虽然客观也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医务工作者丰富的急诊经验也很有参考价值,二者要结合。”
除了主客观合二为一之外,郭树彬主任表示,预检分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固化和僵化,对于患者分级要动态调整,科学性和人文关怀相结合。
“患者的病情是变化的,评估之后要再评估,对候诊区域的患者我们也会密切观察和跟踪,会根据病情的发展再次调整分级。对于极少数需要特殊照顾的患者,也要给予人文关怀适度提升就诊顺序。”
郭树彬主任认为,很多人认为急诊的功能是救命,实际上救命是急诊最基本功能,当下急诊要从救命到最大可能缩短患者病情发展减少器官功能损伤,必须通过快速、精准分诊阻断病情发展,让患者有更好预后。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据国外媒体9月24日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柑橘类水果中丰富的维生素C有助于改善急诊病人糟糕的心情,使他们感觉更快乐。该研究表明,要改善急诊病人情绪,医生只需开出适量的维生素C就大功告成了。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皮肤病,尤其是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痤疮、玫瑰痤疮、白癜风、黄褐斑等)、化妆品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