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2
措施: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新农合个人缴费30元,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每年150元。
提高报销比例。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城镇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有所提高。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在全省50%的市区实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
加快推进门诊统筹。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扩大到60%的统筹地区;新农合门诊统筹达到50%(力争达到60%)的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医保在有条件的地区先行探索、总结经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医院。
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在资助城乡所有低保对象、五保户参保的基础上,对其经医保报销后仍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逐步开展门诊救助,取消住院救助病种限制。探索开展重特大疾病救助办法。
按国家统一安排,开展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
大力推广就医“一卡通”,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和医疗费用结算。在80%的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筹地区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结报),患者只需支付自付的医疗费用。
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选择50种左右临床路径明确的疾病开展按病种付费试点。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
积极做好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开展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就地就医、就地结算服务。
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
目标3
措施:在宝鸡、咸阳、铜川、榆林和商洛市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
年内适时将渭南、延安和安康市纳入试点范围。全年实现在70%的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工作目标。
规范和完善基层药品“三统一”工作,做好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报销、零差率销售等各环节管理工作,确保基本药物的足额保质供应。
密切跟踪监测基本药物市场价格和供应变化,适时调整零售指导价格。
积极推行国家颁布的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确保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甘肃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