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民走进心理门诊
辗转一个上午,医疗队成员于中午时分到达目的地江油市。针对余震、瘟疫等潜在威胁因素,医疗队临时改变“团队辅导”等计划,经商讨后改为在江油市太平镇灾民安置点先设立“门诊”部。
门诊部白色帐篷刚刚搭起,灾民的到访已络绎不绝。记者留意到,多数灾民并未意识到这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门诊部。
“多数反映的是身体不舒服,吃不下,胃不舒服等。”医疗队成员、中山三院心理科李雷俊医生向记者介绍,但医生通过细致聊天后,发现绝大多数为因情绪而引起的症状。
62岁的李月华走进门诊帐篷,“连续很多天晚上都睡不着,吃不下,口干舌燥。”医疗队成员经耐心询问了解到,李月华曾目睹山体滑坡冲垮房屋的情景,当时就被吓晕了,“晚上睡觉很怕,稍微一点响声就以为是地震”!
最后,医生给李月华开了些有助于睡眠的药物,并记下她居住的帐篷位置,今日将再追踪探访。
心理干预方式多样
“大灾之后灾民反映出来的最多集中于灾后应急心理障碍。”中山三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温盛霖说,相对来说,这种障碍通过一个星期的跟踪治疗可以恢复,但有的灾民心理障碍不会马上体现出来,或者几个月甚至半年才突然发作,这样更危险。因此心理医生更重要的任务是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心理事件苗头应跟踪治疗。
温盛霖补充,身为医疗部门的心理科医生,其角色与一般的社会心理工作者有所不同,心理干预方式也会更多样化,人员以精神科医生为主,由临床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护士组成。
余震焦虑普遍存在
昨日,这支心理干预医疗队安营的江油市是诗人李白的故里。记者从当地卫生部门了解到,在汶川地震中,江油伤亡人数虽不算最多,但城市建筑受到了严重破坏,90%的房屋被震碎,城市居民多集中在室外居住,近日来频繁不断的余震和余震报告让灾民惶恐不安,此外,因毗邻北川,大量灾民涌入,城市压力比较大。
“睡不着,做梦都感觉在摇来摇去。”在接触市民后,医疗队成员告诉记者,普遍感觉受灾市民的焦虑还是在于对余震的担心。
今日,心理干预队伍将继续到基层调查走访,并制作调查问卷和调查量表,而“门诊”部将继续开张,在在看普通病的同时,注意发掘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责任编辑:姚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