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共1744名20~75岁的办公室人群的调查数据,男性和女性的骨密度均在35岁左右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但是女性的骨密度流失速度很快,平均每年超过1%,尤其是女性绝经之后,由于雌激素的缺失,更加快了骨密度的流失。和男性相比,女性的骨密度流失速度几乎达到男性的3倍(见附图1)。
由此,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质疏松基金筹委会秘书长赵燕玲呼吁:“女性作为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一定要提高风险意识。”科学研究发现,年轻时的“峰值骨量”每增加10%,年老时患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就可降低50%。每个人年轻时就要注意补钙,尽可能让自己的“峰值骨量”达到较高水平,多储蓄一些“资本”,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更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尽量延缓和抵御骨密度的流失。
根据调查报告的数据,储蓄“资本”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多喝牛奶。根据对比,每天喝牛奶超过300毫升的人群,腰椎骨密度要比不喝牛奶的人高6%左右,髋部骨密度则高7%左右(见附图2)。牛奶之所以作用显著,是由于牛奶中的钙恰好是骨组织的主要成分,而且牛奶富含蛋白质,钙磷比例恰到好处,可以更好地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多喝牛奶就如同向我们的骨库中源源不断的输送钙,从而保持了骨头的强健。因此,牛奶是纯天然的“补钙剂”,对于崇尚健康生活的现代人来说,是既简单又明智的选择。
那喝奶的量应该是多少呢?专家研究发现,每天最好喝500毫升以上的奶,才能起到强健骨头的明显作用。因此,每天两盒奶必不可少,并且一定要持之以恒。“对于上班族来说,工作比较忙碌,可以购买成箱的常温奶,放在办公室或轿车的后备箱里,饮用起来非常方便。如果有条件,最好一天能喝3盒奶,这样对女性朋友来说效果更好。”赵燕玲建议说。
更多精彩内容 请点击39新闻频道
(责任编辑:温小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