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遭遇难题
从2010年元月起,由乌鲁木齐市各区县政府、卫生、公安、药监、工商、劳动保障等部门联合执法,组织了一次专门打击非法回收药品的专项活动。对于负责这次专项打击非法收购药品活动的工作人员来说,收购药品的药贩子表现出的“专业化”程序让人惊诧。
“现在的药贩子,都是藏在地下的,把广告贴在不起眼的卫生间、楼梯口,用电话、网络与想要卖药的人单线联系,我们想把这些人揪出来,要费不少周折。”
除了隐蔽的“小广告”,一些收购药品的俨然成了专业团伙,李雪松说:“有房子,有车,有专门的回收药品目录,一些药贩子团伙有针对性地收药,越来越专业了。”
“法律讲求证据,在追捕非法收购药品的行动中,最难的就是取证。其次,处理完的非法收购药品者没过多久,又故伎重施、重操旧业,也是摆在现实中的问题。”高兵说。
截至目前,乌鲁木齐市已基本查明较大违法回收药品网络4个,涉及违法人员19人、涉药企业3家,查处非法回收药品案件15起、假药案件4起,查获非法回收的药品112个品种776盒(瓶),货值金额25万余元,其中包括2480支外包装为俄文的假药“硫酸钠注射液”、322瓶假药刘氏伸筋壮骨胶囊和94瓶假药刘氏川羚定喘胶囊。
第二次专项打击非法收购药品的活动安排在7月中旬至11月底,处方药品购量和频次成为监管的重点。相关文件表明,此次活动要重点加强回收药品源头监管。对一次性刷卡购买处方药品超过规定(7天)量或频繁刷卡购买处方药品的,应拒绝出售药品,并向药品监管部门反映;对药品零售企业向持卡者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品,且超出规定量的行为,药品监管部门将严格查处,并书面建议医保部门取消其医保定点资格。
交易地下涌动
8月3日,记者以手头存有一些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以及常用感冒药为由,拨通了一个小广告上的联系电话。
当记者说明要出售药品的意图,对方立刻问记者都有什么药品。记者列举了息斯敏、氯雷他定片等抗过敏的药物,以及一些感冒药,询问他们收不收。电话那边的男子说,这些药品都可以收。
记者称还有一些前一段时间的药,快要到期了,该男子当即表示,过期的药品不要。他询问记者手中有没有治疗慢性病的药品,他自称是专门收购治疗慢性病药品的机构。
李雪松告诉记者,现在的药贩子收购药品主要是针对患者,或是医保卡、门诊慢性病本的持有人,专门选择一些好卖的,有品牌效应的常用药品。
记者先后拨通了3个收购药品者的电话,收药人纷纷告诉记者,他们收的主要是治疗慢性病的药物,不能过期,要能卖得出去,其它的药物要经过研究才能确定收不收。
当记者问及药品最后会销往哪里时,药贩子有的表示自己不是负责这一块,不知道;有的谨慎地挂断了电话。记者在李雪松那里得到了一个准确的答案:“药贩子通常会委托托运公司,将收购的药品运往内地,比如郑州、济南这样的地方,在内地寻找销售渠道。”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