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浙江、广东等地的多家医院,不少患儿因高烧不退、咽痛、喉咙长“泡泡”来就诊,确诊感染上了疱疹性咽峡炎。
天气越来越热,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季。北京、浙江、广东等地的多家医院,不少患儿因高烧不退、咽痛、喉咙长“泡泡”来就诊,确诊感染上了疱疹性咽峡炎。
医生提醒,该病传染性强,部分患儿会变化为手足口病。广州已有学校传出因发现多例疱疹性咽峡炎而暂停线下教学的消息。
高发季到来,传染性很强
“前两天孩子嘴巴里长了白色一点点的东西,以为上火长小溃疡,当时喷了喉风散。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发烧38.8°C,吃了药温度降下来了,但早上醒来又烧,体温更高了,有39.7°C。”
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95后妈妈李女士抱着5岁女儿等候拿药。
她一脸疲惫表示,孩子精神很不好,哭闹不肯喝奶,说嗓子疼,“刚刚看了医生,说是疱疹性咽峡炎,不能上学,家里的玩具、碗筷都要消毒。”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急诊同样人头涌动,其中有不少是疱疹性咽峡炎,大部分是发烧、咽痛了一两天后,来医院就诊。
“在幼儿园,老师做晨检时发现孩子嘴巴有小疱疹,建议到医院检查。”广州番禺妈妈陈女士说,“最近班上很多小孩感染,不少朋友的孩子也中招了。”
目前,广州、深圳、北京等多地已进入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高峰期,确诊患儿明显增多,幼儿园、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暴发的重点场所。
一名三甲综合医院儿科医生表示,科室接诊的患儿比之前多了一半左右,以5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为多。
◎ 疱疹性咽峡炎聚集发生,通知停课。/ 图:受访者提供
广东疾控提醒,疱疹性咽峡炎是由常见的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虽以1-7岁儿童发病多见,但中小学生甚至成年人也可能感染导致发病。感染后的症状包括中高度发热、咽痛,咽部长有灰白色的疱疹。
疱疹性咽峡炎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样,隐性感染占比较大。
-主要感染方式-
1、直接接触患儿的口腔分泌物或皮肤疱疹,例如触摸患者的口腔、嘴唇或面部后再接触自己的眼睛、口鼻等;
2、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3、通过间接接触传播,即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手把、桌面等,也可以感染;
4、还有消化道传播,饮用或食入被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呼吸专科主任李增清指出,“很多家长一开始以为孩子只是喉咙痛不放在心上,但是家里有多个孩子很可能互相感染,一个孩子感染了接下来传染其他孩子。”
研究显示,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发病第一周是传染性最强的时候,而病毒的排毒周期也较长,呼吸道排毒一般持续1至3周,粪便中的排毒可以达到2至3个月。
多数病例是柯萨奇病毒感染
手足口病也正处于流行期,疱疹性咽峡炎跟它是一对“表兄弟”,不少家长容易混淆。因为两种病都是由相同的肠道病毒引起,且在传播途径和症状上极其相似,易感人群、流行季节也一样。
在已知的多种肠道病毒当中,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对媒体表示,随着肠道病毒71型(EV-A71)有了预防的疫苗,很多6个月至5岁的小朋友基本都会接种EV-A71型灭活疫苗,现在出现的疱疹性咽峡炎病例多半是由柯萨奇病毒A型感染引起。
国家疾控中心已经发布警告,监测显示,柯萨奇病毒A6已成为导致我国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但至今国内外还未研发出相关疫苗,给手足口病防控带来了新挑战。那么当下,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控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疱疹性咽峡炎跟手足口病的出疹部位、出现重症的风险不同,家长要注意区分,对症进行护理。
根据广东疾控发布的健康提示,疱疹性咽峡炎以急性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嗓子、口腔出现疱疹,咽痛,进食困难。但只有口腔、嗓子会起疱疹,患儿手足或臀部不出疹子。
◎ 疱疹性咽峡炎的出疹部位,跟手足口病不一样。/ 图:39健康网
患儿嘴巴主要是在软腭、悬雍垂、扁桃体等处成簇小水泡,易破,遗留大面积糜烂面,年龄较小的孩子不会表述喉咙疼,会出现明显的吃东西哭闹、流口水等症状,不愿意进食。
手足口病则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肛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而咽峡部和扁桃体两侧没有出现疱疹。
相较于手足口病出现重症风险更大,过往有重症患儿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肺出血和脑干脑炎等急危重症,疱疹性咽峡炎的一般症状较轻。
“有些孩子可能前几天是疱疹性咽峡炎,后来手脚突然长疹子了,就变成了手足口病。”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呼吸专科副主任医师谭艳芳说到。
网传疱疹性咽峡炎五件套靠谱吗?
疱疹性咽峡炎常常来势较猛,不少患儿症状严重,让家长很揪心。
近期的社交平台,有关疱疹性咽峡炎的话题讨论很多。有的表示“连续烧了四天,温度都是在39.2—40.1之间”,有的称“刚经历完,直接烧成高热惊厥”,也有的表示“咽峡炎会自己好就没给孩子吃药,没想到最后变成了肺炎。”
◎ 广州某三甲医院儿科。/ 图:作者摄
儿科医生普遍表示,疱疹性咽峡炎有自限性,一般情况是一周左右能够痊愈,但不排除有些患儿的病程较长。
“我家上个月初中招的,打针还会高烧,但起码不会持续高烧,在家蹲了大半个月才好。” 在广东妈妈林玖看来,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真的很强,孩子跟楼上发烧的小孩玩了不到半小时就被传染了,抵抗力弱更容易中招,恢复得也慢一些。
医生提醒,如果孩子出现超过3天不退烧、反复高热、身体有多处皮疹,或烦躁不安、精神差、手抖脚抖等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跟手足口病一样,疱疹性咽峡炎也是对症治疗为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常见的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对它没有用。
但是,有家长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一堆药物,“布洛芬混悬液+开喉剑喷雾剂+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冰宝贴+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图片打上了“疱疹性咽峡炎五件套”,吸引了不少宝妈的关注。
◎ 社交平台上,家长分享疱疹性咽峡炎用药。/ 图:小红书@是宸呀
39深呼吸将此药物清单拿去三甲医院药学门诊咨询药师。该药师指出,布洛芬混悬液和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都是退烧用途,前者是西药,后者是中成药;而开喉剑喷雾剂和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都是缓解咽痛症状、促进疱疹愈合,但不能同时使用。
药师提醒家长:是药三分毒,网传疱疹性咽峡炎五件套不要盲目跟风使用。
作为儿童呼吸专科医生,李増清强调,疱疹性咽峡炎一般不用吃药,家长着重做好隔离和生活照顾。当然根据孩子情况,高烧的服用退热药,推荐将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作为儿童退热药物。
医生也可能给患儿开一些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制剂,如兰芩口服液、蒲地蓝、双黄连、板蓝根、清咽冲剂等,对疾病有辅助作用。
进入暑期,天气越来越热,如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频繁出入公共场所等,都可能增加呼吸道疾病的感染风险。
“疱疹性咽峡炎刚经历完,感觉避无可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中招了,”广州妈妈许女士如是说。
广东疾控提醒做好以下四点进行预防:
1、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洗手;不仅要勤给孩子洗手,家长自己也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虽然多数被感染的成年人不发病,但具备传播能力。
2、勤清洁定期做好家庭卫生工作,如常接触的家具,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孩子的毛巾、衣服、被褥等应经常更换和晾晒。
3、少聚集 建议在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期间,尽量少带或不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勤通风建议每日早中晚,各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最后,@家长们,孩子在感染期间常因为咽喉疼痛而拒绝进食,推荐给孩子吃容易吞咽的温食,饭后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低龄患儿可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姓名除专家外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