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今年起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监测,并称将实时发布。但同时也表示资金问题是目前最大障碍。
主持人:PM2.5一直是热点话题,介绍一下环保部即将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监测的具体情况。
记者:环保部的举措应该说在2011年也就是去年的12月21号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由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来公布的,而且还给了一个PM2.5全国分布实施监测的一个时间表,具体就是2012年将在京津冀、长三角还有珠三角等这些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还有省会城市来开展PM2.5和臭氧的监测,那么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保护模范城市来开展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而2016年是新的标准在全国实施的一个期限,届时全国各地都要按照这个标准来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并且会向社会来公布监测的结果。
主持人: 为什么对PM2.5监测要用四步走才能完成,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记者:根据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副司长朱建平他说,从技术上来说应该说监测PM2.5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因为这个PM2.5它是PM10当中的一部分,监测的原来跟监测PM10应该没差别,主要在原来监测PM10的点上在增加一套监测PM2.5的设备就可以了,不需要另外的选点。另外臭氧它的监测每个城市设两个点就可以了,朱建平说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的筹措问题,他表示说现在的时机不合适,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因为2012年的预算已经基本做完了,需要追加预算,但是各地能够掌握的资金非常有限,现在一套PM2.5的监测设备最贵的是38万块钱一套,最便宜也要8万块钱的一套,初步估算38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总投入要20多个亿,那么这一笔钱主要用于PM2.5和臭氧还有一氧化碳三种监测设备的采购,所以这个资金就成了最大的难点了。
(责任编辑:廖颖瑶)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2011年12月5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截止,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及九个城市群可能会被强制要求先行监测并公布PM2.5的数据。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