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斌:
长此以往会怎样?
孙志刚:
长此以往,我们的医生队伍会被腐蚀掉了。
白岩松:
其实听完孙主任这一番话的时候,感觉并不是触目惊心,而是反而增添了信心。为什么?国务院医改办的主任经过22省市自治区调查,跟国内外十几位这方面专家恳谈之后,慢慢看清了事实真相,这就会朝着改革正确方面去前进,这样的话会增添我们的信心。
在这一块必然要谈到,实施了一年新的基本药物招投标,跟过去还有9个省市区实行老的招投标有什么区别?列一个表,简单分析一下,看看这里有什么门道。新的向生产厂家招标,直接哪儿产的向哪儿招标,旧的居然向流通企业招标,跟销售公司等等,那么它两面吃,这个事比较麻烦了。跟生产厂家招标的时候,价格就直接到位了。
再来看新的是招标采购合一,既负责招,也负责买回来。旧的居然是招标者不买,招完了一放,医院单独谈,给议价和潜规则提供了空间。新的是量价挂钩,量大了就便宜,什么意思?一个省统一跟厂家进行谈判,一下子要买这么多,价格当然便宜了。过去居然是不知道量,于是价格就下不来,因为全是散的。真没有想到,这旧的是怎么出台的。
现在新的是双信封制,一个信封定质量,一个信封定价格。招标的时候得先给我一个信封,管质量的跟价格没有关系,在这堆信封里选出质量最好的,把质量不好的弄掉。接着再在一个信封里再看,好的质量的价格都是多少,选择价格最低的。旧的是没有这样标准。
但是这里依然有新的疑问了,必须去回答。因为新的制度想要实施得好,因为断了医院的财路,就要破除以药养医,现在画的是问号?旧的帮着以药养医,自然消费者、病人跟着倒霉了。问号画在这儿,也是要引出下一个片子,我们能够解决以药养医这个问题吗?政府敢不敢直接面对这一点呢?
(播放短片)
解说:
15%的药品加价,这是上世纪50年代,由于政府对医院投入不足而采取的政策,简言之就是允许医院在进药之后,再加价15%销售给患者。但是今天看来,长期实行的这个政策使医院逐步走上了以药养医的逐利之路。
顾昕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假如政府解除15%的管制,让医疗机构拥有自主权,他们可以到市场去挖掘这种便宜的进货渠道,请问政府的有关部门为什么要做那种管制呢?
解说:
为什么要做这种管制?疑问还有很多。事实上2009年8月,卫生部、国家发改委等9个部门联合发布过一份《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这项《意见》被认为是新医改的重要举措。当时的要求是政府建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从2009年到2011年的三年时间里,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通过政府补贴等方法,实现基本药物按照竞价销售的零差率销售。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