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11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州兽研所)口蹄疫防控技术团队2名学生检测出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后,昨日兰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兰州市兽研所布鲁菌抗体阳性事件处置工作情况通报》,通报中交代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调查过程和结果。
截至2020年9月14日,累计检测21847人,初步筛出阳性4646人,省疾控中心复核确认阳性3245人。
此次抗体阳性事件已持续近10个月,这期间兰州市相关负责任人第一时间设立工作小组,专家组认为:
2019年7月24日至8月20日,中牧兰州生物药厂在兽用布鲁氏菌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过期消毒剂,致使生产发酵罐废气排放灭菌不彻底,携带含菌发酵液的废气形成含菌气溶胶。
生产时段该区域主风向为东南风,兰州兽研所处在中牧兰州生物药厂的下风向,人体吸入或粘膜接触产生抗体阳性,造成兰州兽研所发生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
布鲁氏菌病是什么?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布鲁氏菌病属于乙类传染病。
感染布鲁氏菌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患者在高热时神志清醒,痛苦较小,但体温下降时反而症状加重,这种反差现象时为布鲁氏菌病特有。其他常见症状还有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乏力等。
兰州布病事件有3000多人员抗体阳性,是否存在人与人相互传染的风险?
目前为止,未有报道布鲁氏菌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病原传播案例。通常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污染物及其奶、肉产品而感染。
其中,因生”饮“奶制品导致感染布鲁氏病的案例不在少数。
打着“新鲜”幌子,不少消费者被“骗”!
首先,我们来看一例文献报道的因生饮羊奶引起的布鲁氏病爆发案例。
一家养殖场出产的羊奶以“新鲜、营养”为主要的宣传点,“吸引”一批老年退休人群,该人群组成了一支“327参观团”。
看,迎面走来的“327参观团”是一支社会经济条件较好,但缺乏科学、健康养生概念的队伍。面对这样一支队伍,这家养殖场开始重点宣传“羊初乳”的免疫功效(例如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喝了这杯奶,身体素质甩隔壁大爷3条街……),提倡生饮羊奶,保证效果。
这样的宣传,“327参观团“心动了,12位老人当场生饮了“羊初乳”。
人感染布鲁氏病的潜伏期一般在1-3周,“327参观团”中共有6名老人感染布鲁氏菌病,平均潜伏期为32.8天。
首发的一位老人在参观期间,共饮用约100 mL的生鲜“羊初乳”,不久后出现夜间盗汗、发热(体温最高达到39℃)、腰椎和大腿关节痛等症状,期间反复就诊,经治疗后症状尚未缓解。
上述事件报道发生在2016年,通过饮用未经加热消毒的生羊奶,导致布鲁氏病感染的风险增高,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有关部门在畜牧奶制品的生产和流通等监管中存在薄弱环节。
然而这种生饮奶制品导致的不良事件仍有发生。
此外,在检索相关资料时,还发现相关挤羊奶来博取网友眼球的视频。
刚才也提到,人接触患病的牲畜也存在感染的风险,点开播放视频发现在挤羊奶时并未带任何防护措施(手套、口罩)。
作为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布鲁氏菌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首先是做好动物的免疫接种,其次是日常工作重点做好家畜检疫。
凡从事牧畜业、接生、兽医、屠宰以及皮、毛、乳、肉加工者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时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等,工作结束后要洗净双手,用过的物品要严格消毒。不吃生或半生的牛羊肉。不喝未加工的牛奶、羊奶。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