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则新闻,一则是关于女性医护生理需求被当成特殊需求的。
令笔者不明白的是,女性的生理需求用品怎么就成了特殊用品了?难道只有男性的用品才是刚需吗?而那些管理物资的人对正在一线抗疫的女性医护正常需求视而不见,这叫什么道理?
更为让人无语的是,还有很多网友表是不解,认为凭什么应该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给女性医护提供生理用品……
另外一则消息是来自于对女性医护的“正面”报道。
一位92年出生的护士在怀孕不到两个月出现了自然流产现象,做完清宫手术10天后,加入“抗疫战”,更有甚者,有医院将那些足月待产护士也派上前线。
笔者在医院工作十多年,自然清楚现在医院医生护士稀缺程度,但是,难道医院真的稀缺到派不出人手,只能将那些还在怀孕期间和哺乳期间的女医护派到前线了吗?
笔者不清楚她们心甘情愿的奉献,还是出于其他的原因。有报道称,有医院匆匆找到退乳药给护士服用,并以此为豪要合影留念。笔者实在难以理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女性医护心中难言的“痛”
最近,一则视频引起网友热议,内容是一个驰援武汉,奋战抗议一线的女医护工作者的自述:
生理期,裤子都湿透了,为了防止污染,一同奋战的姐妹们都让我出舱,而我不想,因为真的很心疼那套防护服。
有网友留言,为什么不去买啊?更有网友表示,生理期可以用卫生棉条替代,效果更好。
对于这些网友,笔者只想送他们一句:何不食肉糜?
我们来看看,目前在一线抗疫的女性医护有多少?
上海市妇联从战斗在疫情最前线的医疗卫生机构获悉,医生中有50%以上的女性,一线女护士更超过90%。
据微博大V@梁钰stacey 介绍,仅仅是统计的几家医院,女性医护人员就将近3万人。保守估计,目前湖北省的女医护或已超10万人。
假设一位女性一个生理周期需要消耗10片卫生巾,这还是保守估计,那么整个湖北省女性医护至少需要100万片卫生巾。
但是,现在疫情严重,很多物资进不来,店铺商家都关门了,医护人员连出行也成问题,更不要说采购这些急需用品。一些来一线支援的护士们更加没有想到这些物品这么稀缺,不是没带就是没有带够。
作为女同胞,我们都清楚来生理期时的那种痛苦有多难熬,站也不是,坐也不是,量多的时候,更是难熬。尤其是一线护士,她们还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连续工作8小时,在这样的情况下来生理期,经常是各种血、汗、尿混在一起,简直备受折磨。
运气好点的护士还能用成人纸尿裤代替卫生巾,运气不好的,只能一直忍着。生理期时是最容易感染妇科疾病的,但为了节省来之不易的防护服,她们连厕所都忍着不去。这也是为什么那位护士说,生理期来了连防护服都湿透了。
而这些问题还没有引起医院领导层的关注,很多医院是不发生理期卫生用品的,只让护士自己去想办法解决。
有好心人发现了这个问题,提出要资助。但是现实情况如何呢?
由于这些女性生理期卫生用品未被纳入指挥部统一采购的必需物资,没办法使用抗疫专用的绿色通道,物流受阻。一些医院的领导也驳回了女性医护的卫生巾需求,觉得这可以缓一缓,不发放保障物流运输的通行证。
这些领导是不清楚女性的生理需求,还是生理知识不足呢?作为领导,我相信他们不至于连这些都不清楚。
作为女性医护人员,她们奋勇杀敌,冲刺在最一线,累到靠着墙都能睡着,媒体在铺天盖地地煽情报道时,也请关心一下她们的处境,关注她们的生死存亡,关心她们生理期的各种不方便,她们挺着孕肚工作不方便,她们哺乳期牵挂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心如刀割。
我们歌颂英雄,需要英雄,却忘了英雄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女性医护,被遗忘的群体
被遗忘的“安心裤”事件让我们重新审视社会对于女性医护的重视程度。
这看起来仅仅是一起“安心裤”事件,背后透露的信息却是,社会对于女性医护并不那么友好,以至于她们的存在感被大大降低,甚至被忽视。像这次生理用品的护士,他们看不到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导致让本就精神紧张的她们还要继续承受不必要的生理痛苦。
现在社会中对女医护是各种不平等,不友好,举个例子,现在很多医院在选择的时候更倾向于男医生,因为他们没有生理期,没有家庭负担,能更安心工作。
还有一些医院,一旦女性医护要怀孕、生孩子,回来之后科室便将她们打入“冷宫”。因为掌握话语权的领导认为,女性要照顾家庭,难以分心照顾事业。一旦女性医护要想在医院有所成就,有所发展,就需要付出比男性医护更多的努力,克服更大的困难。
在收入上,女医生也远比男医生收入更低。据《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2018 年男性年平均工资比女性高 5500 元左右。
那是因为男医生更优秀吗?《柳叶刀》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女医生要比男医生更优秀,无论是清单完成度、医患沟通、还是患者预后方面,女医生结果都远比男医生更好。
请多给她们一些尊重和理解
在尊重女性医护这个话题上,微博大V@北岛哥哥 说得好,女性在成为一线医护人员之前首先是个人,关注女性,尊重女性。
在这次抗疫中,涌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女性英雄事迹,比如上报疫情第一人的女医生张继先;73岁依然奔波在一线的李兰娟院士,殉职的武汉护士柳帆,忍痛剃发支援武汉的单霞,更不要说不计其数为了支援武汉而离开家人,推迟婚礼的女医护们。
谁说女本柔弱,她们明明和男人一样坚强,一样有担当,甚至从某种角度看,她们比男性更值得尊重。
她们,也是爱美的女子,而疫情当前,她们洗去红妆,披上战甲,上阵杀敌。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负重前行的人群中,从来没有少过她们的身影。
但是疫情结束之后呢?有没有人能真正关注她们的困境?有没有人能真正关注到她们的需求?
尊重女性医护,不该是一句口头禅,更不是将她们视作英雄,架在神坛,而是能平等地将她们和男性医护看待;尊重女性医护,更非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真心实意,切切实实地从她们的难处去体谅她们,关心她们,哪怕小到为她们提供一片卫生巾,小到谢绝怀孕医护上前线。
她们,需要的不是歌颂,而是被看到,她们需要的不是被弱化,而是真真切切的尊重。
疫情终究会过去的,病毒可以摧毁花朵,却不能阻挡春天。
也相信有一天,当我们的女性医护在前线奋战时,不会再有人说,卫生巾不是必需用品。
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