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武汉病死率为什么高达省外的30倍?新型肺炎真的像流感一样温和吗?

2020-02-05 00:00:04医学界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为什么武汉的病死率,高达湖北之外地区的30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真的像流行性感冒一样温和吗?

  新型肺炎发生以来,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医学界”从国家卫健委官方公布的数据中,分析了新型肺炎的病死率,发现:武汉的死亡率竟然高达全国平均的30倍,问题出在哪里?

  截止2020年1月31日15:28分,全国(累计)确诊9737例,死亡213例;全国病死率为2.2%;

  其中,湖北累计确诊5806例,死亡204例,病死率为3.5%;

  湖北省中武汉确诊2639例,死亡159例,病死率为 6%。

  好消息是,扣除掉湖北省的数据,全国其它地区死亡率仅为0.2%。

  橘色:全国病死率;绿色:全国治愈率;粉色:湖北病死率;黄色:湖北(不含武汉)病死率;绿色:全国(不含武汉)病死率;红色:武汉病死率)

  显然,武汉市“拉高”了湖北和全国的新冠肺炎病死率。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武汉市的新型肺炎病死率如此之高?有哪些可能的原因?

  第一、抽样偏差,武汉入院的病人可能多数是重症患者

  在武汉市确诊及收治的肺炎患者中,重症患者所占比较大(这在最近的新闻报道中,已经得到证实)。

  早在2019年12月31日,武汉卫健委发布的首个官方通报中:27例确诊病例,7例严重,占比26%;1月19日22时,武汉市公布数据,在院治疗的新型肺炎病例170例,其中轻症126例、重症35例、危重症9例,危重症患者占比高达25.9%。

  与此相比,截止1月31日24时,全国平均重症率为14.7%,大幅低于武汉早期公布数据的重症率。由于无法得到其他地区的详细数据,无法估算全国其它地区的重症率。但是武汉作为疫源地,重症率显然拉高了全国的平均数据。

  自然状况下,病人的重症率到底是多少?或可参考一个个案。1月31日,江西省公布了该省新余市医务工作者感染情况。当地一名医院管理者感染后,直接和间接传染了22名医务工作者,其中4人为重症患者,重症率为18.2%(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医务工作者均比较年轻,显示出新冠病毒传染力很强,毒性也不低),这个重症率高于全国平均数据,但基本在一个水平上。

  我们推测,武汉市目前死亡的人数,多数是2周或3周之前入院的重症病人。当时入院的病人,应该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疾病进程,他们作为重症病人,病死率高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认为武汉市明显高出全国的重症患者比例,一定程度上“拉高”了武汉新型肺炎的病死率。至于为什么武汉市的重症率显著高于全国水平,留给武汉政府来解释。

  第二、幸存者偏差,500万人逃离武汉,离开的都是年轻人

  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封城前,500万多人已经离开了武汉。

  有研究者对2019年十一个城市的返乡人群年龄分布进行了统计。

  结果发现,在离开武汉市的返乡人群中,18-44岁的人群比例高达91%以上。

  另外,武汉市民政局在2019年1月14日发布的《2018年武汉市人口老龄化形势分析》报告中称,武汉正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武汉市65岁以上人口比重首次超过14%。在春运运走了500多万年轻人后,武汉的65岁以上人口比例大幅提升,可能在20%左右。

  回看2003年SARS疫情,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官方数据显示,按年龄阶段进行分类、中国SARS病死率分别为:

  2003年SARS疫情中不同年龄段死亡率(数据源自WHO发布的SARS报告)

  显然,武汉市老龄人口比例高,会显著抬高武汉的病死率。

  第三、医疗资源告急,武汉的ICU无法有效降低重症死亡率

  考虑到新型肺炎没有特效药品,重症病人只能通过ICU的生命支持手段来降低死亡率。武汉市的ICU资源,能降低重症患者死亡率吗?

  截至1月30日0:00时,武汉市公布的重症患者共计1300余名。但患者与医师/护士之比仅为1:0.6和1:1.6,远低于重症医学科的基本要求(1:0.8、1:3)。此外,院外还有数量不详的、尚未确认的重症患者(按照香港大学的估算模型,推测无法收治的重症患者,应在收治者的10倍以上)。

  武汉当地的医疗系统,自疫情开始爆发以来就已经持续多日超负荷运转,ICU医疗资源、医护资源严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导致了武汉较高的病死率——曾被钟南山院士寄予厚望的重症医学、生命支持,并不能从全局上降低武汉市的病死率。

  第四、病程进展因素,武汉的住院病人发病期更早

  还要注意,武汉作为疫源地,在1月1日之前,疾病已经流行了1个月之上,其他省市的新发患者多为武汉归乡人员,这些人还处于疾病进程早中期时,武汉已有相当比例患者进展到了危重症阶段。

  从此前官方通报疫情数据来看:武汉最早的严重肺炎患者出现在2019年12月31日。此患者并无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式——官方公布的第一例患者就是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人人传染者。

  2020年1月3日,官方通报符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断患者44例,其中重症11例。由于重症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水平,我们推测,当时疾病已经流行了一段时间。

  讨论:新型肺炎有多可怕?它真的像流感一样吗?

  1. 外省市由于筛查严格,数据更接近真实情况

  自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后,各省市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以上海市为例,香港大学推测1月25日之前,有98名外地感染者流入上海;截止2月1日24时,上海市确诊的外来病人共74例、共确诊患者177人,基本和模型推测数据一致。因此上海市的数据,可能更有参考意义——上海已经治愈10人,只有1例死亡,这个死亡率和治愈率可能更接近合理水平(上海医疗水平高、ICU能力强,可能会降低病死率数据)。

  2. 这个病不严重,像流行性感冒一样吗?

  这种说法严重不负责任,甚至正是这种说法导致了今天武汉市疫情的失控。

  美国《FOX NEWs》在前几天的报道中提到,美国本季度已发生8200例流感死亡,1500万例流感患者,病死率为0.05%。

  与之相比,目前2%左右的全国新型肺炎动态病死率,远远高于美国公布的流感病死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死率即使保守估计在1%,其病死率也达到流感的20倍。烈性传染的疾病、1%的死亡率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武汉疫情的大爆发已经证明,如果不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必将酿成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假设病死率1%、不采取严格干预措施,武汉将死亡10万人,全国将死亡1400万人之多;如果病死率达到2%,则武汉将死亡20万人,全国将死亡2800万人——和8年抗日战争造成的死亡数字相当。

  所以,我们绝对不能盲目乐观,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严防死守,务必防止新型肺炎在全国的大传播。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的坚决措施无疑是正确的,全国30个省区采取了公卫事件一级反应,原因正在于此。

  3. 需要改进公卫系统,及时、公开、高质量披露疫情数据

  良好的数据质量是展开“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基础。而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则是当前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关键措施和重要工作环节;规范、优质的病例,和相关的病例统计分析,则对于临床医生们采取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意义重大。

  我国的公卫系统数据可靠性广受诟病。以2003年SARS疫情为例,广州作为疫源地,它加上重点疫区北京市,人口规模基本在香港人口的20倍左右,但确诊病人数只有香港的3倍左右;死亡人数则只有香港的2倍不到;香港披露SARS病死率为17%,我国大陆地区却只有6%——全球平均病死率为15%。回看2003年SARS疫情,有学者指出,当时全国病例的漏报率高达80%。

  本次新型肺炎疫情发现初期的信息封锁、专家们披露的错误信息和观点,导致决策部门严重误判,致使疫情在最佳的阻断期,政府未能及时采取有力防控措施,最终让武汉的局面失控。随着500多万武汉居民春运返乡,疫情进而向全国蔓延。

  在本次疫情中,中国披露的临床病例质量不高、缺乏细节。如果没有详细、可靠的病例和高质量的分析论文,临床医生们就如同在暗夜中摸索,无法针对性改善临床治疗措施,其代价是很多人的生命。

  高质量的疫情数据、高质量的病例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如果我们在2019年12月的时候,能够吸取2003年SARS的教训,为中央政府、公众乃至世界提供及时、准确和高质量的数据,及早引起媒体关注,引发社会重视、及早采取坚决措施,武汉大瘟疫还会发生吗?

  武汉没有后悔药,中国也没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肺炎
擅长肺炎专家更多
  • 郑东辉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领域:对各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血管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白塞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成人斯蒂尔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对危重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包括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如神经精神狼疮,狼疮性肺炎、出血性肺泡炎、狼疮性肾炎)、皮肌炎合并急进性间质性肺炎,显微下多血管炎合并急性呼衰、肾衰,硬皮病肾危象,结缔组织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结缔组织病合并感染等。对疑难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不明原因发热、复发性多软骨炎、丙硫氧嘧啶引起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小血管炎、甲减性肌病、POEMS综合征、韦格纳肉芽肿特殊眼病、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厚皮指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获得性血友病等疑难、少见病。

  • 任献青主任医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血尿、蛋白尿、肾病、肾炎、狼疮肾、乙肝肾及矮小症、性早熟疾病及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

  • 黄甡主任医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领域:小儿发热咳喘、腹泻、遗尿、惊风、脑积水等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