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选药物治疗
部分患者对肺移植存在误区,认为肺移植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最有效手段,但万钧指出:肺移植因其手术难度大、术后恢复慢、长期管理难而限制了其在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运用,并非治疗首选,而是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终极选择。
万钧表示,不是任何肺动脉高压都能做肺移植,而且肺移植的长期预后还处于有待提高的阶段,不是迫不得已不会选择,一般是肺动脉高压(一般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的终末期,心功能通过其他治疗无法改善时,才会考虑肺移植。
那么什么治疗方式才是肺动脉高压病人的首选呢?“需要根据肺动脉高压的类型来选择治疗手段,即因病施治。”
对于动脉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靶向药物疗效较好。这种肺动脉高压,是由肺动脉本身的病变产生的,造成肺血管重构,肺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导致阻力升高,压力也随之升高,治疗的目的是扩张狭窄的血管,改善肺血管重构,减小阻力,降低压力,而靶向药物正好能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
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如血栓,手术治疗是首选,切除掉血栓与增厚的内膜,有望能得到治愈;如果肺动脉高压继发于某些疾病,如慢阻肺,首选治疗方式就应该是管理好原发病。
治不起
提到治疗效果,万钧向“医学界”介绍了一个最新数据:
通过充分的治疗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3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
尽管包括多种靶向药物在内的充分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是摆在肺动脉高压患者面前一个的巨大障碍是难以负担的药费。
目前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主要分为三大类:前列环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但每月数千乃至上万元的价格让很多患者难以负担。
“中国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现状不容乐观,虽然靶向治疗药物非常有效,但是很多病人买不起,就连‘wei哥’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平价’。”万钧说。
万钧道出了肺动脉高压患者面临的艰难现状:其他药物很难或无法替代靶向药物的作用,如果负担不起靶向药物,治疗起来会很困难。
尽管昂贵的药物让患者一度陷入绝望,但是在今年11月国家医保局的新闻发布会上,4种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纳入国家医保谈判准入药品名单,这对于肺动脉高压患者来说是一个福音。
万钧也表示,国家医保政策的转变,必将有力地改善我国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现状。药物一旦进入医保,整体价格就会下降,而且医保还能部分报销,这样能极大减少普通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改善患者预后。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药物即使经过医保报销后,自费部分可能还是会达到2000-4000元,对部分家庭仍是一个沉重负担,此外还有些常用靶向药物尚未进入医保,期待有更多相关举措进一步提高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医疗保障。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