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端端地,我们怎么往身体里吃塑料了?
回到最初的话题,螃蟹因体内的“槽型”构造,致使塑料塞满了体内生活在水域的生物接触塑料污染的途径相当“直接”。可人体内也有塑料这个结果,估计令不少人疑惑,塑料是何时“溜”进我们的身体?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喝的、用的,甚至呼吸都可能往人体摄入塑料。
研究显示,水生生物如鱼类、贝类是传递塑料的主要食物来源。正如前文提及,水生生物生活的环境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塑料微粒占据,一旦摄入塑料分子,这些生物很难对自身进行“净化”。就这样,这些含有塑料微粒的生物成了我们的“盘中餐”,塑料分子也畅通无阻地“转移阵地”,进入人体。
既然吃会吃进塑料,喝似乎更正常不过了。地球的淡水、海水都遭到塑料污染,不论人类使用自来水烹饪、喝自来水,都存在喝下塑料分子的可能性。研究人员还发现,瓶装水看似纯净,含有的塑料分子却比自来水更高。
至于用品,不得不提是化妆品了。尽管化妆品本身不会标出有害物质,但关于彩妆含有塑料成分的研究并不少。最新研究还显示,无纺布和尼龙等以塑料为原料的茶包也会释放出塑料,喝一杯袋泡茶,至少会咽下140亿个塑料微粒!
塑料的无处不在,甚至我们“连呼吸都是错”。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塑料,存在着中大的潜在危害,可能致使肺癌。
人活着真的“太难了”,这样一想,生活中处处埋伏这塑料,我们又跟这些塞满塑料的螃蟹有什么不同呢?我们目前能做的,也只能是尽可能减少污染,从源头做起保护环境,不让自己变成“塑料人”。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双酚A的婴幼儿食品容器,卫生部拟于2011年6月1日起禁止生产、进口,9月1日起,全面禁止销售。除了婴幼儿奶瓶外,塑料太空杯、塑料豆浆机等产品都可能使用双酚A。39健康网教你如何正确使用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