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贵州毕节孤儿院儿童被性侵”的消息突然在网上传开,一时引起轩然大波。
今天中午,“贵州儿童性侵造谣者落网”冲上热搜。
据中新网最新消息,6月27日,在天津公安机关的支持下,贵州公安机关依法对在网上传播“毕节、凯里有未成年儿童被性侵”照片及信息的发帖人赵某某进行了讯问。
初步查明,网上传播的“毕节、凯里有未成年儿童被性侵”照片,均为他从网上收集,而非在贵州毕节、凯里拍摄,信息系其编造。赵某某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目前,相关工作仍在进行当中,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网友们纷纷表示:
是造谣?幸好!幸好!
可是造谣者的图片又是从哪来的?
很害怕实际上在中国的某个角落真的存在这样的禽兽!
对于儿童性侵害,我们有多无知,孩子就有多危险……
儿童猥亵/性侵,绝不是“偶发事件”!
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人民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中,猥亵儿童案件增长20.49%。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显示,近年来,性侵、拐卖、虐待、伤害未成年人犯罪持续多发,去年起诉50705人,同比上升6.8%。
数据所表现出来的现状,只是冰山一角。
燕小六想用一个视频,来回答。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孩子就是待宰的羔羊!在陌生人面前,TA们会不设防地脱掉衣服!
每每有儿童性侵事件发生,父母们都会振臂高呼:要严惩、要立法。
但法律和制度不够完善时,怎么办?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研究发现:如果孩子有正确的性知识,当有人提出要摸TA私处时,会予以严厉拒绝;熟人作案的概率会明显降低。
父母们,请马上开始性启蒙课程吧!
第一步:给孩子的生殖器“起个名”
“桃子”、“小花”、“你那里”、“尿尿的地方”——这都是坊间用来描述女童隐私部位的名词。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随机调查显示,超过四成儿童对隐私部位概念认识不清。包括不清楚“隐私部位”是指哪些部位,不知道怎么称呼……
不清不楚,如何保护?
因此,在进行性教育启蒙时,首先要清晰地告诉孩子,身体每一个部位的正确命名,包括生殖器。
“不知道怎么说”的父母们,可以读读性教育绘本。阅读时,不要刻意回避、语焉不详地跳过生殖器介绍。这会让孩子觉得“这个东西不能讲”。最后导致:性教育无效!勾起孩子的好奇心,产生误导!
很多父母头疼,女儿问,为什么男生有小鸡鸡,我没有?(或男孩问,为什么小姑凉没有小鸡鸡?)
这些疑问,你会在绘本中,找到合适的说法。
国内可以买到的部分性教育绘本
■ 请记住:当孩子开始提出和生殖器相关的疑惑,或对父母中异性一方的生殖器感兴趣时,说明他们开始萌生性意识。此时,性教育必须跟上。
关于性教育,欧美国家、韩国、中国香港等,都经验丰富。
燕小六曾经有一套中国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出版的系列儿童性教育读本(家计会官网http://www.famplan.org.hk/sexedu/B5/resource/resource.asp)。TA们分性别、年龄段、性取向等,给予孩子和家庭以性指导。因为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相似,这套书很适合国内父母取经。
去香港扫货时,不妨去书店入一套
此外,英国有一份流传甚广的《儿童十大宣言》,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全面的儿童安全指南”,通俗、易懂、好记。每个父母都应该和孩子一起,背诵下来:
?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不与陌生人说话;
?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
?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坏人可以骗。
第二步:如厕、洗澡,都是性启蒙的好时机
孩子与同性父母一起上厕所,尤其是一起洗澡,是非常好的性教育场景。此时,父母应该允许孩子在性方面,表现出好奇,给孩子时间去关注、探索、交流对性的疑惑。
妈妈与女儿、爸爸与儿子一起沐浴时,可以告诉孩子不同性别身体的特点,展示给孩子看成熟的身体。这是一个性别认同的过程,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化。
“我家老公忙,儿子一直都是由我看护、洗澡的。怎么办?”一定会有妈妈这么说。
“隐形的父亲”是中国式育儿的普遍现象。燕小六很理解爸爸们为了这个家,工作工作工作,牺牲了太多的健康和亲情。然,儿子是你的。
如果爸爸实在顾不上,对于四五岁的男孩而言,和妈妈一起洗澡,未必是“坏事”。妈妈也可以借由这个机会,展现男女的不同。你可以告诉儿子,以后会找到一个女孩,身体结构和妈妈一样。
当孩子进入学龄期,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会逐渐萌发性冲突和性意识。异性父母需要懂得在此时,和孩子“保持距离”。
第三步:提前演习,鼓励孩子“拒绝”
如果燕小六说,孩子被侵犯,是父母惹的祸。
你们信不信?
大家回忆一下:你听到孩子说,“我不要爸爸/妈妈抱我,亲我”时,你是尊重TA的意见,就此住手,还是强迫地一把抱住,又亲又搂——还觉得,这挺好玩的呀!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一意孤行,会让孩子错以为:即使我不喜欢,也必须接受大人的触摸,反正我也躲不开。
如果你不想孩子受到伤害,那请你别伤害孩子!不要让孩子无条件地顺服、无条件地尊重成人。成人未必都是对的。
所以,要教孩子“尊重和守住身体界限”,首先从父母自身做起。
当孩子挣扎着要摆脱你的拥抱时,立刻停下!
并借此机会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我碰你,好的,妈妈/爸爸不碰!”
然后,强调:“如果别人要抱你、亲你,你不喜欢,大声说出来。如果对方不听你的拒绝,要喊救命!”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练习新技能,最终内化为本能。
为了让孩子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父母要制造“冲突”,让孩子有“实战机会”,并陪着TA多练习。直到TA能大声、果断、快速地拒绝为止。
要知道,大多数的性侵案都是熟人所为。如果孩子严辞拒绝,对方停止的概率,很大。
第四步:如果发生,不要沉默
“性侵是家丑,说出去丢人”——在这个时代,这么low的认知仍然存在,还害了很多人。
2017年,台湾 26 岁女作家林奕含在家中自杀身亡。其父母发表声明坦言,女儿是因多年前被补习班老师性侵,引发忧郁症,最终发生不幸。
截至目前,燕小六没有搜索到任何这对父母对有关部门提出控诉的消息。没有立案,那个悲剧始作俑者,就不会被法律制裁。
不上诉和“耻感”有没有关系?燕小六不敢细想。
其实,林奕含对自己的遭遇,也是“耻感”的。她在书里写道:李国华屡屡在学生身上得手后,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
我国的羞耻文化呀!
对孩子来说,发生什么并非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父母和周围人对这件事的态度和应对方式,是一句坚定的“这不是你的错!”
请不要在孩子告诉你被侵害的事实时,置若罔闻、忍气吞声,甚至指责嘲讽“你怎么不喊救命”、“你怎么不逃”……这会毁了他对世界的最后一点希望。
这个时代,父母比孩子软弱。闲人比恶人凶残。
推荐大家看一部韩国电影,《素媛》。它铺成了一条小女孩遭遇恶行后,艰难的康复之路。
它试图告诉我们:人难免会受到伤害。别让受伤的孩子,独自疗愈。
看!这些是儿童性侵的易发原因!
生了孩子,父母就是孩子的天。
除了加强性教育启蒙外,父母要尽到监护人的责任,关注生活环境中性侵的易发因素。包括:
第一,父母等主要监护人不在身边。
农村留守儿童是最容易遭受侵害的群体。广东妇联发布的相关调研报告显示,在女童遭受性侵的案件中,本地农村留守女童占其中94%。
第二,孩子缺乏感情呵护、被疏忽,对别人言听计从。
第三,年纪小或性教育缺失,孩子不能意识到对方的侵害行为;
第四,“留意”熟人;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统计,在2016年公开报道的433起性侵儿童案件中,熟人作案的有300起,占总案件的69.28%。
所谓“熟人”,囊括亲属、师长、邻居,以及能用职业之便接近孩童的工作人员等。
且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遭受熟人的侵害。
第五,注意网络隐私。
现在网络世界的杂乱,用粪坑形容,不过分。
之前,微博拥有50万粉丝的“大V”许豪杰就被扒光,爆出是恋童癖。他关注了300多个恋童分享账号,私下约会14岁以下的男孩。此外,他在朋友圈、网上搜集了很多儿童暴露私密部位的照片,甚至还有小婴儿的裸照,放在他经营的一家恋童色情网站上。
所以,晒娃狂魔们,请谨慎选择朋友圈的可见范围。
第六,性侵是没有性别差异的。
《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指出:青少年中,男生的性危害防范意识较缺乏。每100个男生中,就有2~3人有被迫性行为,是女生的2.2~2.3倍。
2012年,香港护苗基金对17所中学、共5055位学生的调查显示,较女童而言,男童遭受性侵害的几率要高17%。
美国“林肯公园”乐队主唱Chester Bennington在家中上吊自杀,年仅41岁。他生前曾向媒体透露,童年时被人性虐待。“这让自己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并以酒精和Drug疗伤。”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行为,请警惕:
?说一些和年龄特征不相符的性语言;
?突然对某人有敌意、警惕、害羞的表现等;
?试探性、假托他人事例,询问如果受到伤害怎么办。
保护孩子,中国还差很多!
普及儿童性教育,的确有利于防范性侵。但,当成年人动了性侵孩子的念头,指望孩子保护自己,成功的可能性不高。
因此,防范儿童性侵的主体,绝对是成年人。
1996年,美国《梅根法案》颁布:美国执法部门建立儿童性侵犯登记簿,打破保护犯罪人隐私的惯例,公开性侵犯的个人信息,在搬进社区时要通知所有居民。
美国约有35个州设立了性罪犯因特网名单。只要在网上搜索“sex offenders in my area”,就能查到家附近性侵犯的信息。还有许多州法律规定,性侵犯儿童者刑满释放后,不得居住在幼儿园直至高中校园半英里以内。
2017年5月,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将禁止曾被定罪的儿童性侵犯出国,防止他们到其他国家买春,保护海外儿童免遭性剥削。这为全球首例。
今年6月,美国阿拉巴马州的议会通过的一项与儿童性侵犯有关的法案:性侵儿童的罪犯出狱或者假释前必须接受化学阉割,费用自理。
而在韩国,政府开通了专门公布性犯罪前科者信息的网站——“性犯罪者公布栏”。输入学校名后,以学校为中心,半径在1公里以内的性犯罪前科者个人信息就会出现。该国对有性犯罪者还会采取强制措施,包括实行化学阉割,以及佩戴移动定位的电子脚链。
2013年,电影《熔炉》在韩国上映。37天之后,韩国国会修改制订了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的法案,包括《性暴力犯罪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这其中提高了儿童性侵案的量刑标准,废除了追诉期限制,加大对儿童的保护。
中国呢?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