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接连发生的儿童误服药物导致中毒的事件引人关注。儿童药物中毒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天有125名儿童因中毒而死亡。在中国,中毒是儿童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有约1500名儿童(0-14岁)因中毒而死亡。
在近日由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药品合作安全联盟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共同举办“我‘药’安全 娃娃做起——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的主题活动中公布的调查显示,86%的儿童中毒发生在家中,73%的中毒与药品相关,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导致儿童中毒的主要是家中储存的药品和化学品等,特别是家人长期服用的慢性病药类,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维生素类,还有灭鼠药、灭蟑螂药、洗涤剂、防冻液等。
仅北京儿童医院2015年就救治了各类误服的患儿507例,而其中与药物和化学品相关的占96%。主要原因是这些药品与化学品的外观,有些太像糖果或包装类似食品。
大人平时在哄孩子吃药时常会说“甜甜的”,以及大人当着孩子面吃药被模仿,家庭药箱未管理,药品等随意放置于孩子能够取到的地方等。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的研究显示,相当一部分家长对药品与化学品的储存、使用与处理方式存在误区。首先是安全储存。
37%的家长认为放置在不显眼的地方就是安全的。实际上,对成人不显眼的地方,可能正是在幼儿视线范围内,如桌底下、花盆后等。因此,储存这类药品与化学品时,建议遵循高而远的原则。其次是安全剂量。
70%的父母在请祖辈给孩子服药时,往往采用口头告知的方式。但祖辈们往往上了年纪,记忆力下降,视力不佳,很难辨别或者看清药品的标签和说明书。
因此,当请祖辈给孩子服药时,建议用清晰大字写下正确的用法和用量。再次是安全处理药品。35%的家长会把药品随生活垃圾扔掉,却没有认识到这样做可能导致儿童捡到药品而误服中毒,同时造成环境污染。
针对以上认知和行为的误区,此次儿童用药安全普及巡展宣传活动中特地为家长提供了儿童用药安全行为贴士与行为改进的三大工具,即:安全存储,高而远提示挂牌;安全剂量,使用标签贴;中毒预防,让宝宝认识中毒标识贴,远离有此标示的物品。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1.治疗代谢性酸中毒。治疗轻至中度代谢性酸中毒,以口服为宜。重度代谢性酸中毒则应静脉滴注,如严重肾脏病、循环衰竭、心肺复苏、体外循环及严重的原发性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2.碱化尿液。用于尿酸性肾结石的预防,减少磺胺类药物的肾毒性,及急性溶血防止血红蛋白沉积在肾小管。3.作为制酸药,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4.静脉滴注对某些药物中毒有非特异性的治疗作用,如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药物及甲醇等中毒。但本品禁用于吞食强酸中毒时的洗胃,因本品与强酸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导致急性胃扩张甚至胃破裂。[详细]
去看看 ¥0.0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肝脏障碍,食物及药物中毒,风湿性关节炎等。[详细]
去看看 ¥0.01.用于便秘、肠内异常发酵,亦可与驱虫剂并用;与活性炭合用,可治疗食物或药物中毒。 2.用于阻塞性黄疸及慢性胆囊炎。 3.用于惊厥、子痫、尿毒症、破伤风、高血压脑病及急性肾性高血压危象等。 4.也用于发作频繁而其他治疗效果不好的心绞痛病人,对伴有高血压的病人效果较好。 5.外用热敷,消炎去肿。[详细]
去看看 ¥59.4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