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市民
别把不良习惯带进游泳池
进入游泳池前不淋浴、直接从泳池边跳入水中、在游泳池中小便……市民的这些不良习惯,往往可能导致泳池卫生大打折扣。
冯异提醒,游泳者不要将一些不良习惯带进游泳池。比如一些市民喜欢穿拖鞋入场,这样容易污染游泳池的地面;有些市民喜欢在游泳池边跳水,这很容易给其他游泳者带来不便。一些市民甚至在池水里小便,以致各家游泳池都必须检测池水的尿素含量。因为尿素含量一上升,池水的杀菌能力就会下降。一些游泳者为了省事,下水前并不淋浴,也不进入浸脚池,而是径直跳入泳池,这样他们身上所携带的灰尘、细菌等全部带入了池水中。
此外,根据国家卫生管理条例规定,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传染病、沙眼、红眼病等传染性疾病的人,是不允许进入公共游泳池的。
教你一招
“一察二观三闻四感” 四招可弄清泳池卫生
“带孩子去免费开放的场馆游泳时,发现有些游泳池水面上有漂浮物,感觉不太卫生。”市民王先生很疑惑,怎样选择合格的游泳池?对此,冯异指出,市民进入游泳场所前,应该先注意查看该场所是否悬挂《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可通过“一察二观三闻四感”这四招来知晓泳池水质情况。
“‘察’是指看颜色。如果泳池余氯含量正常,水质优良,市民可观察到用白瓷砖铺设的游泳池池水呈现明亮的浅蓝色,使用浅蓝色瓷砖的会呈现深蓝色的效果。如果水发白,略带浑浊,则可能是细菌数超标。”冯异说,“观”主要是指看水是清还是浊。市民肉眼看池水应该达到以下标准:池水清澈透明见底;水面上没有漂浮的灰尘和杂物;站在游泳池的侧边穿过水面能看到第四、五泳道线。若池底没有沉淀物,池水泡沫消散时间在15秒内,表明池里的水经常换,比较干净。
“闻”,就是贴近水面闻水的气味,如果能闻到淡淡的氯气味道,是合格的;药味过浓甚至呛人,则可能有效氯浓度超标,或是场馆通风不好。“感”,水质优良则感觉软,如果感觉硬、涩,甚至身上有瘙痒、疼痛的感觉,水质可能较差。
此外,长沙市卫生监督部门目前对全市部分游泳场馆进行量化分级,市民可通过游泳场馆的卫生信誉度公示情况,了解游泳池干净不干净。
注意事项
进泳池须防“游泳病”
1.外耳道炎:游泳池里的水一般用低效消毒剂漂白粉消毒,在人的外耳道进水后,漂白粉浸泡皮肤后破坏角质层,进而引起感染。
2.红眼病:红眼病是一种很容易通过游泳池水传染的眼疾。夏季天气炎热,各种病原微生物繁殖迅速,一些病原菌和病毒可通过“病眼-水-正常眼睛”,或者“病眼-手或物-正常眼睛”两种途径进行传播,以水源的传播更为普遍而迅速。
3.骨折、抽筋等:不知道水的深浅跳水,稍不注意,就可能付出颈椎、脚部、四肢骨折的代价。如果跳下去后,人体与水面发生撞击太大,对肝、脾等内脏可能会造成损害。游泳的时间超过1.5~2小时,肌肉疲劳容易引起抽筋。
4.皮肤病、妇科病:游泳时人的皮肤全部暴露在水中,染上皮肤病的几率较大。除了众所周知的霉菌感染如脚癣、灰指甲、体癣、股癣等能在泳池传染,某些皮肤的细菌性感染,传染性也很强。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夏季游泳容易得妇科病?女性夏季游泳该注意些什么?夏季游泳后女性该如何清洁?女性游泳不能做的事有哪些?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