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摄入量超3倍 京居民日均油脂消费量逼近90克

2014-04-30 09:20:07中国经济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北京居民每人每日油脂平均消费量已接近90克,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的3.5倍。

  北京居民每人每日油脂平均消费量已接近90克,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的3.5倍,用“油腻腻”的大城市来形容也不为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肉吃油成了寻常事,然而过量摄入油脂的危害也随之显现。

  世卫组织每日推荐摄油量25克北京人均超三倍

  “如果每人每天多吃进1茶匙(15克)油,一个月后体重就会增加700-800克,一年就会增加体重近10公斤,吃得太油腻已经成为各种慢性病高发的罪魁祸首!”营养学家、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张晔在“油腻与健康”专家研讨会上表示。

  提及“油腻”,大部分人的第一概念就是“饭菜太油了,吃完不好消化,肠胃不舒服”。而事实上,“油腻食物”这四个字有其科学的定义:凡在烹调中使用过量食品油调理的均可归于油腻食物,因为这些食品藏有大量油脂。因为其中油脂太大,所以可称为:油炸食品(油条)、油煎食品、红油调拌食品。本身含有大量荤油的禽肉类食物,如肥肉,鸡皮,多脂肪动物肠等,大量使用这些食材二次加工的食物,如炖的汤也属于油腻食物。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平均消费量已近50克,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25克)的2倍,北京等个别大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平均消费量已接近90克,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的3.5倍。

  “油大”易致病改善习惯、丰富食材是重点

  油脂摄入过多,易引起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等疾病,而有些癌症,如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也和“油大”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此外,油脂还易导致性格暴躁:研究表示,吃得油腻的人更容易发脾气、愤怒以及焦虑。研究人员解释,油腻的食物会影响大脑中某些化学物质的产生,从而使人情绪不稳定。

  对此,张晔指出:“要缓解油腻,首先应该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尽量多摄入不同种类的食物,同时注重保持膳食平衡,荤素搭配,避免膳食过于油腻、单调,尽量多吃应季、新鲜蔬菜水果,可也配合日常饮茶、酸梅汤等。烹调时以凉拌、清炒、煮、炖、蒸等为宜,在烹调动物性食品时,应尽量避免油炸、油煎,可以选择蒸、烤等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拒绝油腻。”。

  ■小链接

  怎样少吃油?

  1、心理战:了解吃油过多会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在思想意识上对“油大”产生戒备与厌恶;

  2、善其器:改善烹饪工具,如使用不粘锅、微波炉等,这样可少用一些润锅油,从而减少用油量;

  3、换吃法:少用油炸、油爆、油炒、油煎,多用清蒸、凉拌、水煮、入涮;

  4、学计量:1茶匙油大约15克,每人每天不得超过2茶匙(30克);

  5、控总量:3口之家,5升量的一桶油至少要食用两个月;

  6、少外食:饭馆为求食物口感在烹饪时一般会加入大量油脂,应尽量少到餐馆饭店用餐。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糖尿病
  •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详细]

    去看看 ¥58.0
  • 糖脉康颗粒

    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用于气阴两虚血瘀所致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糖尿病Ⅱ型及并发症见上述症候者。[详细]

    去看看 ¥42.0
  • 降糖宁胶囊

    益气,养阴,生津。用于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者。[详细]

    去看看 ¥10.45
推荐专家更多
  • 印根权主任医师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 杨大坚主任医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周南南副主任医师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