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将指导对全国二线及以下城市影像及临床科室医师低剂量CT扫描早期诊断肺肿瘤的继续教育,以实现基层医疗机构“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发病率、病死率和病残率的慢病防治目标”。 4月13日,中国卫生科教音像出版社联合拜耳医药启动“携手同行 共筑诊疗新长城”项目,展开对国内呼吸专业、肿瘤专业临床医师及影像科医师的继续教育,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患者早期优化治疗水平。
(图片为发布会现场)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公布,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恶性肿瘤作为全球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已经极大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全国目前每年新发肿瘤病例估计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即每分钟就会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肿瘤严重危害了我国国民的健康,给社会、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由于我国中小城市居民对肿瘤早期预防认知的局限,很多癌症在早期并不能得到准确诊断,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在确诊时已到了中晚期。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专家提醒:很多人认为癌症就是绝症,殊不知癌症如果早发现、早治疗,不但可以延长生命,而且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公众应积极做好疾病早期筛查和诊断。
重视早期筛查 明确疾病诊断
“目前低剂量CT扫描是对肺肿瘤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专家介绍说,低剂量肺部CT平扫能够发现临床没有症状的肺部病灶,从而达到早期诊断的效果。
但有些病变CT平扫确定性质有困难,这就需要随诊观察、PET-CT、病灶穿刺或增强CT检查。临床上,增强CT扫描,是对肺结节病灶进行鉴别诊断常用方法。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依据不同病变的强化程度的差异,鉴别病灶的性质。另外动态增强扫描根据病灶增强的程度和增强方式或类型可以提高病灶的定性能力,对不典型病例也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在临床上,许多早期肺癌就是借助CT增强扫描得到确诊的,这为病人选择最佳治疗时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虽然CT对早期肺癌的筛查在我国一线城市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对于二线城市,CT筛查的经验还有待丰富,此次“携手同行 共筑诊疗新长城”公益项目的实施,就是要推广增强CT等手段对肺结节的鉴别应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水平。
“携手同行 共筑诊疗新长城”公益项目还得到了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的指导。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