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研究水质夫妇20年不喝自来水 称水源污染堪忧

2013-01-06 08:08:54人民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一个北京最会喝水的家庭,一群自发组织、丈量北京水的人,他们正告诉公众北京水的严峻现实。

  尴尬的自来水勾兑

  昔日的密云水的确已成赵飞虹的记忆。

  现在,密云水库的水经过混凝、过滤、消毒等程序会分到京城十大水厂,每个水厂都有自备井以抽取地下水,地下水和密云水勾兑以后,再进入寻常百姓家。

  赵飞虹承认,相对于地表水,地下水还是干净,但水质正在走下坡路。

  1980年代,北京地下水的水质污染主要是砷、铅等重金属,尤其是石景山首钢所在地,重金属超标较为严重。但时至今日,随着首钢等污染源的陆续迁离,污染主角正让位于有机物污染。

  有机污染物甚至在进化。“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有机物是大分子的,用活性炭、超滤膜等容易截留,但现在的有机物很多是小分子的,去除率很低。”赵飞虹说。自来水需要用液氯消毒,这些小分子有机物与液氯结合后易形成消毒副产物,“这才是最可怕的”。

  相比勾兑水质下降,更考验北京的是北京地下水位的下降。

  三年前,赵飞虹曾经帮自来水公司检测抽上来的地下水,发现原本从三百米抽上来的水的水质已不如前,欲寻合格的干净水,只能掘向更深处。

  公开资料显示,从1999年到2009年,北京地下水平均埋深由12米下降到了24米,目前城市中心地区已下降到30米。北京地下水储量正以平均每年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减。

  “北京周边1980年代还在供水的水井现在几乎全部废掉了。”赵飞虹说。自古以水著称的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原有大大小小72眼井,现在,只有两眼井有点儿水,灵水村已然变身缺水村。

  赵飞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1930年代,北京城下挖一两米就能见水,但现在抽取的地下水已经挖到了上百米,水的硬度由原来的230mg/L增加到了400mg/L。

  “现在的地下水必须经过勾兑,因为太硬了。”赵飞虹说。所谓“硬”,指水中的碳酸钙含量。“水太硬了洗头发都是粘的,洗衣粉、肥皂会变成皂化物,小孩用了容易得皮炎湿疹。”

  太阳照旧,河已干涸

  事实上,当赵飞虹和其他志愿者沿京城河流溯流而上,情况似乎更加糟糕。

  “老人家,桑干河在哪儿?”

  “这里就是桑干河。”

  “那么水呢?”

  “桑干河哪还有水,还不够牛喝的呢!”

  在“乐水行”中,王建常常与赵飞虹和其他志愿者分享两年前的这一次对话,这是他在永定河上游桑干河的河道里与一位放牧老人的对话。“这还是丁玲笔下那条太阳照耀的桑干河吗?”王建心里一紧。

  对于把北京水的前世今生摸得门清的王建,赵飞虹总是很佩服其学识之渊博,然而,越是佩服,越是唏嘘——水灵灵的北京已经作古。

  就在永定河大兴榆伐段,常年水的河道里甚至建了一个沙雕公园。其实,不惟永定河流域,“乐水行”所到之处,潮河、白河、妫水河、泃河等一条条绕京血脉的干河床频频闯入王建和赵飞虹等人的视野。

  2002年,圆明园湖水干涸,时长达七个月之久。2007年,颐和园昆明湖冬春季节干涸,大小游船搁浅于泥土,本与岸齐的浮动码头深陷泥淖,初春的十七孔桥下,干涸的湖底竟成为风筝爱好者的放飞之所。

  “三眼井、二眼井、七眼井、王府井,光叫井的胡同就有八十多条,三里河、二里沟,没有水哪来的河、沟?”王建说,“随便去想一个地名,会发现北京跟水的关系之近。”

  历史并非一直如此。商周时期,北京平原河湖沼泽密布,先民只得沿太行东路古渡口通行。现在中关村西区的丹棱街,元代还是坐拥上百公顷水面的丹棱沜。即便1950年代,颐和园西侧、玉泉山一带还存有大量稻田,描写此地田园风光的诗歌,光乾隆皇帝就作了几百首。

  仅仅半个多世纪,官方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已降至100立方米以下,这已不足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一成。而就在2008年,北京市水务局公布的数字还是人均不足300立方米。

  为干渴的城市找水

  和所有参加“乐水行”的志愿者一样,赵飞虹一直想为这个干渴的北京城找到解决之道,她甚至与王建合作一个“北京水环境与水资源”的课题研究。

  2007年,当赵飞虹带着这一疑问请教中科院院士、水文地质学家陈梦熊时,她得到了一个自认为不错的答案——北京应该建设五座大型地下水库,把易流失的雨水、洪水储存起来,调节丰歉。

  令她欣喜的是,这一提议正在被提上议事日程。在北京城,一场全民动员的节水大战正在上演。

  “现在居委会给每家都发节水龙头,避免跑冒滴漏,如果不是节水厕所都不让你用了。”赵飞虹说。

  水价亦发出了信号。现在北京的居民用水价格已经达到了4元多一立方,洗浴业等高耗水行业的水价已经达到了60元一立方,“这在全国可能都是没有的”。

  “北京原来在1980年代批准的水井能封的就封了,2000年左右,一律不准打井。北京的矿泉水厂也基本都没了。”赵飞虹说。

  在这个超级城市,节流之外,开源或更重要。目前,北京正如一个巨型章鱼般,把它饥渴的触角伸向河北、山西甚至更远的丹江口,再生水、岩溶水、海水淡化水乃至黄河水亦已列入政府的考量范围。

  不过,赵飞虹却非常担忧,“为什么这几年北京的水质下降?因为来水太复杂了。”

  2010年,北京遭遇连旱11年,不得不从山西大同的册田水库、河北的友谊水库、壶流河水库、响水堡水库、云州水库等紧急调水。彼时行至册田水库的王建发现,册田水库的水是四级水底,很大的死鱼就在水面漂浮着。

  “北京花了很多钱调来的水,就是这样受到污染的水。”王建说。而对于即将于一年后进京的南水北调水,人们并不怀疑可以令京城用水困境大为改观,但疑问却萦绕在赵飞虹等人的心头,这千里迢迢来的水,会被汹涌而至的人流吞噬吗?

  北京解渴记

  ① 2001年,国务院批复《21世纪初期(2001-2005年)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

  ② 2001年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总体规划纲要》,拉开了北京大规模建设再生水回用工程的序幕。

  ③ 2004年,北京市出台政策限制、禁止高耗水产业的发展。

  ④ 2011年,北京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显示,北京已将引黄工程、海水淡化、岩溶水科学利用纳入战略规划并抓紧落实。

  ⑤ 2011年《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显示,建成1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水和10亿立方米再生水两大稳定水源,以缓减北京水资源紧缺形势。

  ⑥ 2012年7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

  ⑦ 2012年,北京市出台《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意见的通知》,称将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和再生水价格调整机制,并适时调整。

  ⑧ 2012年,《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投入1000亿元,实施用水总量控制、节水工程等七大类工程。

  “万泉十里水云乡,兰若闲寻趁晓凉。两岸绿杨蝉嘒嘒,轻舟满领稻风香。”

  ——清乾隆皇帝赞海淀风光

  贺卫方(教授):

  北京的自来水一直是很成问题的,北京的自来水,是不能够用来泡茶的,有很多水垢。不过北京各个地方的水质不一样,有些地方的没有水垢,我们北大附近的就很多水垢。

  北京缺好的河流、湖泊,缺一些郁郁葱的地方,北京远郊是很荒凉的,郊区稍微好一点的地方总是人满为患。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朱伟力副主任医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 邓小援主任医师龙岩市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 吕崇江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