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丈夫恐惧高额医药费弃病妻离开

2009-08-15 10:47: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得知妻子患尿毒症需要巨额治疗费,从广东打工回陕的丈夫留下一封短信后不辞而别,再也无法联系上。
丈夫恐惧高额医药费弃病妻离开


 

  他跑了,把重负抛给妻女

  对于周大学的病,周亚青说,印象中父亲的病并没有那么厉害,而且近几年好像已经把病治好了。但周大学的病究竟严重不严重?严重到何种程度?又是如何治疗的?由于他长期在外,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在村里,一提起生病,没有人不怕。毕竟,生病,尤其是慢性病,不仅折磨人,而且拖累家庭。“少吃点少喝点都没啥,就是怕得病,尤其是大病,一个家就毁了!”村民孟改换患了十多年的颈椎病,由于是慢性的,不住院,每一次报药费,就是4.6元——“我家里两个娃,都在上学,现在南方情况不好,打工又不好打,得个病,钱都一点一点地流出去了”。

  目前村里过得最拮据的,就是有重病患者的家庭。青山乡副乡长杜军说,比起周大学、冯书琴,村里还有病更重的,一些偏瘫在床病人的家庭,过得也都很苦。

  2006年,新合疗才在青山村普及起来。以前,村民对疾病的态度主要是“扛”,实在“扛”不过去了,才到医院看。因而很多人等到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可能已延误成了大病。

  据周大学的亲人讲,周被查出患肝病后,从来没有住过医院,更没有时间去治疗,为的就是能在外面多挣些钱。可是,没想到他没倒下,妻子却患上了重病。

  2009年6月,即在周大学外出打工后不久,冯书琴突然浑身浮肿,肿得连眼睛都要睁不开了。到西安检查后,才知道得的是尿毒症。这个不幸的消息,让她几乎蒙了。但个性坚强的冯书琴还是回去贷了1万元钱,住进了西安的医院。

  冯书琴说,住院当天,她最期盼的就是丈夫能够回来陪她。

  7月5日,得到消息的周大学从广东赶回。可到了次日一早,当冯书琴醒来的时候,丈夫已杳然无踪,一封诀别信和一封离婚协议书,重重击倒了她。

  “当我知道你得了尿毒症的时候,我一下子都傻了……听医生说,做透析一个月就是三四千块,要是换肾得花十三四万元,家属配对也得七八万元。高昂的医疗费对我来说,就是天文数字,这几天我一直在想,我的出路在哪里,还有两个孩子,现在我只有对不起你们,我只有逃避这一现实……”

  周大学“逃走”了,他试图摆脱对巨额医药费的恐惧,可是,却将更大的恐惧抛给了妻子、女儿。

  在丈夫“逃走”的当天,冯书琴在医院一个没有人的角落,呆了许久。

  无奈的现状

  在妻子病痛、女儿最需要自己的时候选择“逃走”,周大学的行径遭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谴责。可是在青山村,说起这件事,人们除了气愤,更多的是对现状的无奈。“唉,现在南方经济不景气,打工也不好打了,他出去,能干什么?”对于周大学的“逃走”,一位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认为,周跑了,将来还得回来,不然村里人会怎么看他?再说,现在外面的经济形势也不是很好,凭体力谋生,对他来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青山村有近400户、1400多人。2007年人均收入1500元,2008年是1800元,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庄稼、打工。其中种庄稼的收入占到30%,剩下百分之五六十则来自于村民的外出打工。

  出外打工的主要是村里的年轻人,占到总人口的30%,多年来,他们或结伴而行,或自行外出,但大多把打工的地点选在了广东一带。在工厂打工,收入好的时候,一个月有两千多元的报酬,比在家务农不知要强多少倍。一位年轻人告诉记者,2005年的时候,光打工一年就能攒下两到三万元,可从去年年底以后,情况就不行了。“外出打工要身体好,肯出力,眼睛活。身体不好,在外面别说打工,生存都是问题。”他说。

  今年24岁的王雁已有6年的打工经历了。最近一次没出去几天,就又返回了村里。“金融危机对广东沿海城市影响很大,这次出去,想着经济有所回暖,结果去了一看,情况还没有好转。”

  王雁说,以前工资再低,也就是一个月1500元到1600元,现在直接是工资860元,还不包吃住,没办法只好回来了。

  同他一样,今年上半年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大多又回来了。由于村里没什么活,只能帮着干干庄稼活,打打短工。

  据村民估计,大家今年的收入,将会比往年少很多。

  村主任王民栓说,为了致富、发展经济,去年村里筹划了养鸡、养猪两个养殖场,但因资金不足,现在还没有收猪种。

  “目前村里还在搞一个电子厂,将来还能解决50—60人的就业问题”,在王民栓看来,打工并非长久之计,他憧憬着等村里的企业效益好起来后,能解决收入、福利等一系列棘手问题。

  “要是爸爸回来就好了”

  7月18日,在周大学走后的第三天早上,周亚青扶着重病的母亲,踏上了回家的路。原本7月16日下午冯书琴就出院了,但由于为母亲购买药品和医疗器械,周亚青无法赶上回商南的客车,只好多耽搁了一天。

  虽然经历了被父亲抛弃的剧痛,但令周亚青欣慰的是,周围的好心人是那么多。父亲虽然走了,但社会给了自己一家人生活下去的勇气。

  在媒体报道了周大学弃妻一事后,冯书琴受到了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短短几天,仅捐款就有6万多元,这笔钱至少可以让母亲得到一段时间的治疗。

  西安交大一附院腹透宣教室的医务人员介绍,相比于住院进行腹透治疗,患者回家自行腹透是省钱又不影响效果的唯一办法。住院几天来,他们已经把腹膜透析的知识教给冯书琴和她女儿,回去后只要严格按操作程序办,跟医院的治疗效果一样。

  据悉,回家后,冯书琴最初一段时间的透析,每次大约花费2500元左右,以后会慢慢降低到每次800元。相比之下,6万多元的捐款,也只能是解一时之急。

  周亚青说,尽管自己也是学医的,但透析的过程在她看来还是很复杂的,尤其是杀菌,腹透要求有一个独立的操作间,而且必须是无菌的,一天要消毒多次,这在各方面条件都很落后的农村,不仅不容易做到,而且很费精力。“要是爸爸回来就好了。”在驶往商南的客车上,已给父亲打过多次电话的周亚青无奈地说。尽管父亲这么走了,心里也不是很想他,但要是父亲能回来,毕竟有助于对母亲的治疗。“我妈说了,如果他能回来照顾她,看在我和妹妹的面上,她会原谅父亲的。”

  周亚青讲,父亲的手机一直关机,现在她的心理压力很大,因为对她而言,仅凭她一人之力回家给母亲进行腹透,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周亚青今年16岁,去年刚刚在咸阳一所卫生学校读书。此次母亲患病,父亲出走,让她一切美好的想法都变得不可触摸。

  对她而言,9月开学后自己能否交得起学费,能否再去上学,都还是一个未知数。“我不愿想太多,再困难,我也不会离开妈妈,离开这个家。”周亚青说。


(责任编辑:袁文玫)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