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剖宫产术横切口的发明人、欧洲微创协会主席Michael Stark,昨天应邀参加南医大二附院举办的国际妇科微创技术新进展研讨班,对于越来越多的怀孕女士选择剖宫产,他表示反对。
生孩子不能“一刀切”
Stark博士说,生孩子还是"顺其自然"好。调查显示,对于预产期来临前发育得非常健康的胎儿,通过剖宫产出生与通过产道挤压出生相比,容易发生呼吸障碍,免疫能力要明显低于阴道分娩产儿,在喂养方面也容易出现问题,剖宫产出生的婴儿脑袋也大。但是Stark博士也表示,剖宫产率增高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20年前欧洲只有2%,现在已经达到20%。
而我国近年来剖宫产率的上升势头显得更加触目惊心:近10年以来,我国剖宫产率普遍在50%-60%。由于对分娩痛的恐惧心理以及对术后并发症的不了解,导致很多产妇认为“切一刀”就万事大吉,还有不少父母要选“好日子”让孩子出生。
南医大二附院院长助理、妇产科主任应小燕博士说,剖宫产虽然是解决难产、缩短产程的最佳方式,但作为一种有创、非自然的手术方式,对新生儿的健康势必造成伤害。对剖宫产的新生儿而言,剖宫产儿体内的免疫因子含量明显低于阴道分娩者,易患感染性疾病,而且死亡率高。
由于缺乏自然产程中产道的挤压,剖宫产儿容易发生呼吸障碍,单根据孕周决定手术分娩时间,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医源性早产。从远期看,剖宫产对婴儿的脑功能、感知觉、神经系统发育等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社会因素不应作为手术指征
Stark博士说,剖宫产是处理少数高危妊娠的手术方式,人为因素不应作为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孩子该什么时候降临要尊重自然规律。
“社会因素是导致我国剖宫产率迅猛上升的主要原因。”江苏省人民医院妇产科王海琦教授认为,很多产妇在临产前或产程中并没有难产迹象,但家属或患者本人提出剖宫产要求。
事实上,这“轻松一刀”可能给产妇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江苏一项调查显示,1990年-2005年间全省死亡的产妇中,以社会因素作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死亡产妇比例从零上升到17.86%。另一方面,随着剖宫产率上升导致因手术死亡的人数比例也明显增加。1990年,江苏省剖宫产率在15%左右,手术诱致死亡率为5.93%。到了2005年,剖宫产率上升到40%,最高的曾达到65%,手术诱致死亡率攀升到29.78%。
据国内外数据统计显示,剖宫产产妇死亡的相对危险度比阴道分娩高7倍以上,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麻醉意外、出血及栓塞性疾病。术后盆腔炎、月经不调、腰痛、异位妊娠等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
专家呼吁,要降低剖宫产率,医务人员需要多在医患沟通上下工夫,通过全面介绍剖宫产对母婴健康的利弊、正常分娩的过程,教给她们自我保健的技能,有助于增强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
(实习编辑:谢瑜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剖腹产好还是顺产好?这是每位准妈妈都头痛的选择题。中国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间的剖腹产率高达46%,超出世卫组织的剖腹产率警戒线三倍,成为“剖腹产率世界第一”。你支持剖腹产还是顺产?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