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免费体验”存陷阱 保持理性莫盲从

2009-11-09 09:03: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近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需求的渴望,健康产业遍地开花,不少经营健康相关器材的商家适时推出了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免费体验”,即商家在各处设点宣传,提供产品供市民免费体验从而促进产品的销售。这中间,既有卖医疗器械的,有卖按摩器材的,也有是卖别的产品,但都是用“免费体验”招徕顾客。很多市民尤其是一些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对此趋之若鹜,有些是抱着“不做白不做,做做有好处”的心理,有些则被促销人员宣传的各种疗效所迷惑而上当受骗。为此,我市药监部门向消费者发出消费提醒:有的“免费体验”存陷阱,市民要

  近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需求的渴望,健康产业遍地开花,不少经营健康相关器材的商家适时推出了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免费体验”,即商家在各处设点宣传,提供产品供市民免费体验从而促进产品的销售。这中间,既有卖医疗器械的,有卖按摩器材的,也有是卖别的产品,但都是用“免费体验”招徕顾客。很多市民尤其是一些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对此趋之若鹜,有些是抱着“不做白不做,做做有好处”的心理,有些则被促销人员宣传的各种疗效所迷惑而上当受骗。为此,我市药监部门向消费者发出消费提醒:有的“免费体验”存陷阱,市民要保持理性,多看多问多了解,不要贪图小便宜或者轻信虚假宣传,把自身当做试验品。

  市药监局直属分局有关负责人指出,经调查,多数体验店里存在着以下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现场没有悬挂工商营业执照,或即使得到工商部门的批准也仅是临时设点,出了问题便逃之夭夭;二是商家不提供体验产品的合法资质证明甚至是说明书,市民无法分辨体验的产品是哪类产品,有哪些禁忌症,是否合适顾客;三是产品真实疗效难以证实,而促销人员往往会夸大疗效和适用范围,甚至在体验的同时进行“洗脑”式灌输,可能会导致部分老年人盲目相信、过度依赖、贻误治疗;四是从业人员水平良莠不齐,很多人并没有受过医学或器械的相关教育,而体验者一般以慢性病老人居多,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人身伤害;五是很多产品故弄玄虚,标榜高科技,炒作新概念,价格虚高;六是体验点店面分散、经营隐蔽,一旦出现销售甚至传销行为,执法部门也难以监管。而目前,尚无法律法规对此类免费体验店进行有效规范。

  市药监局提醒市民:在品尝“免费体验”的同时,要保持理性,多看多问多了解,看产品的包装或标签上有无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检验合格标志、产品注册证书编号、产品标准编号等,看产品说明书上有没有标明适用范围或禁忌症,问商家能不能提供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的资质证明,向正规医疗机构医生咨询一下产品是否适合自己,不要贪图小便宜或者轻信虚假宣传,把自身当做试验品。医疗器械对疾病只有一定缓解和辅助治疗作用,不能替代药物治愈疾病。如要查询医疗器械的合法性,可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的数据库核实。

  在消费或购买产品时,消费者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索取合法票据和三包凭证,核对填写内容和公章。如果发现有体验收费、销售产品等经营行为,而体验店无工商营业执照的,消费者可以凭借收费单据向市场监督局举报;如果出现诊疗行为而体验店无诊疗资格的,可以向卫生部门举报;如果体验或购买的产品外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不符合国家有关管理规定的,消费者要注意保存实物,属非医疗器械的可以向市场监督局举报,是医疗器械的可以向药监局举报;如果是体验店无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而现场销售了二类、三类的医疗器械,消费者注意索要发票向药监局举报。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甲型H1N1流感来袭 专家解答如何预防与治疗

  惊!小心340万淀粉做的假毓婷假伟哥

  私宰肉、注水肉黑幕大起底

  奇闻之接吻也能增强免疫力(图)!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谁让我的宝宝成了畸胎?

(实习编辑:林艳金)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