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出生不到一个月的婴儿,发烧后到当地小诊所打针,出现出血现象,次日患儿脸色变白、多次抽搐,后来送往大医院。经CT检查发现颅内出血,继而发生脑水肿,实施引流术后才保住性命。
广州四五八医院小儿科主任亢安娜介绍说,如果小诊所救治得当,及时补充维生素K,孩子就不会出现危险情况。维生素K是参与血液凝固的一种重要物质,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K,就等于缺乏凝血因子,容易出血或出血难止。在临床上,维生素K缺乏的患儿大多数是在出生后3个月内,这部分患儿绝大多数为母乳喂养,维生素K含量偏低。
据介绍,人体自身不能制造维生素K,只有靠食补或肠道菌群合成。由于维生素K比较难以通过胎盘吸收,所以婴儿体内原本就缺乏,同时,没有足够的菌群帮助合成。
目前,正规医院都会在新生儿出生时就补充维生素K,但是,临床上也有一部分15天到2个月内的婴儿,由于滥用抗生素,抑制了肠道正常菌群生长,造成维生素K严重缺乏,从而导致婴儿凝血机制障碍。
记者了解到,目前发现维生素K缺乏的婴儿大多数来自农村,主要因为孕妇没有补充维生素K。目前,国际上使用维生素K预防的总趋势是:由肌肉注射改口服,由1次变多次,由婴儿服用扩展为母亲服用。
亢安娜医生建议,孕妇从32周至36周起,服用适量的维生素K,直至分娩,临产的孕妇分娩前1小时至4小时肌注或静滴维生素K,同时,新生儿也要补充维生素。除了口服和肌注的方式来补充维生素K,孕妇还可以多食维生素K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菠菜、西红柿及鱼类等。
对长期使用抗生素、腹泻的婴儿要常规补充维生素K。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的患儿出血,在寻找病因的同时,应该立即肌注维生素K,以防进一步导致颅内出血。
(责任编辑:郎成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