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中国迎来试管婴儿潮 专业医院门诊接待12万(图)

2008-03-19 10:01: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1988年3月10日,郑萌珠在北京呱呱坠地,她一出生就被贴上了中国试管婴儿第一例的标签。同一年的6月5日和6月7日,第3例和第4例试管婴儿章皿星和罗优群,在湖南长沙出生。两人之前,北医三院还在5月27日诞生了第2例试管婴儿,因不愿意暴露身份,多年来已和医生失去联系。郑萌珠、章皿星、罗优群三人,因此成为目前中国大陆三个已知最早的身份公开的试管婴儿。如今,20年过去了,日历翻到2008年,伴随着这三个试管婴儿20岁生日的到来,医学界也迎来了试管婴儿技术在中国大陆成功应用20周年的纪念日。

  中国内地第一个试管婴儿

  1988年3月10日,郑萌珠在北京呱呱坠地,她一出生就被贴上了中国试管婴儿第一例的标签。同一年的6月5日和6月7日,第3例和第4例试管婴儿章皿星和罗优群,在湖南长沙出生。两人之前,北医三院还在5月27日诞生了第2例试管婴儿,因不愿意暴露身份,多年来已和医生失去联系。

  郑萌珠、章皿星、罗优群三人,因此成为目前中国大陆三个已知最早的身份公开的试管婴儿。

  如今,20年过去了,日历翻到2008年,伴随着这三个试管婴儿20岁生日的到来,医学界也迎来了试管婴儿技术在中国大陆成功应用20周年的纪念日。在这20年里,中国的试管婴儿技术经历了怎样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发展过程?三个最早的试管婴儿经历了怎样不同寻常的人生历程?而围绕着试管婴儿技术的应用,有着怎样喋喋不休的争论?

  87岁的张丽珠缩在一张沙发椅上,头一点一点,打起了瞌睡。这是2008年2月26日的上午,中国大陆辅助生殖技术应用20年研讨会的最后一天。

  现场台上嘉宾在演讲,台下这位被称为“试管婴儿之母”的老人精力不济,进入了梦乡。“小心别着凉。”一旁的人推醒她。张丽珠不好意思地笑了:“岁数大了,爱犯困”,说的是一口今天已很难听到的纯正的老北京话,悦耳动听,礼数周全。

  就在一天前,在北医三院举行的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二十周年庆典上,她重逢了那个由她亲手“制造”出来的生命——20岁的西安西京大学英语系学生郑萌珠。1988年3月10日郑萌珠的出生,标志着试管婴儿技术在中国大陆首次获得成功,也使当时已67岁的张丽珠赢得了“试管婴儿之母”的称谓。

中国迎来试管婴儿潮 专业医院门诊接待12万(图)

  二十年前的1988年3月10月,张丽珠怀抱刚刚出生的郑萌珠,慈爱地微笑。

中国迎来试管婴儿潮 专业医院门诊接待12万(图) 

  3月10日,张丽珠与老伴在小区里散步。

  技术攻关

  张丽珠出身名门,父亲张耀曾是早期著名的法学家,民国初年担任过两任司法总长,“七君子事件”中是沈钧儒的辩护律师。张丽珠1937年中学毕业时的愿望,是响应“航空救国”的号召,“要制造飞机,还要开飞机”。但是,这个立志要造飞机的女子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毕业之后,最终应了父亲的遗愿,走上从医之路。1960年,张丽珠来到刚创建的北医三院工作,从事妇科研究,从此与试管婴儿结下了不解之缘。

  北医三院是中国试管婴儿技术研究的先锋。在1978年,世界上已经出生了第一个试管婴儿。80年代初,澳大利亚、美国、欧洲的试管婴儿陆续出生。在我国台湾和香港,借助国外人员和技术,1985年4月16日和1986年11月,都分别诞生了试管婴儿。在这种背景下,1984年中国大陆也开始筹备组织学术技术攻关。

  现任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的刘平回忆,当时,北医三院联合湖南湘雅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三家联合向卫生部提出申请,明确提出要做试管婴儿,并且被列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

  担任妇科主任的张丽珠是当时的发起人之一,“项目不能以‘试管婴儿’的名目出现,舆论对这样的实验并不鼓励,为了多生一个人而努力,肯定不是当时国家的方向。于是根据人口多的现实,更名为‘优生-早期胚胎的保护、保存和发育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做试管婴儿,成功的标准,就是临床妊娠成功。”

  张丽珠回忆,当时还争取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一共给了10万,我们三家(医院)一家分三万元,但是各干各的。”

  在此期间,外国专家应邀来北京,给十多对中国年轻夫妇做试管手术,但是没有一例成功。后来两位美国专家带了全套医疗器械又去了广州,做了15例也全部失败。但是,这些没有打击张丽珠和她的同事们继续研究试管婴儿技术的决心。

  张丽珠认为,外国专家手术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外国人使用的腹腔镜的方法不对路。“中国的不孕病人,多数是因结核病造成,达30%,表现为盆腔粘连,卵巢不能暴露,用腹腔镜根本看不见。我就改变了策略,决定在开刀进行卵巢修复的同时,开腹探察、取卵。”

  可是,当时医护人员对卵的认识少得可怜,那时教科书上画的是猪卵。第一步是得在国外文献中找出什么是人卵,然后再从显微镜下对比寻找真实的卵。

  张丽珠胆子大。手术过程中,一边开刀修复输卵管,同时用手触摸到卵巢的卵泡所在,凭借手感用针刺进去,抽取卵泡液。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容器,就把盛卵泡液的试管放在保温杯里。

  刘平是张丽珠当年的骨干助手,“卵很娇嫩。我抱着放卵泡液的保温杯,从手术室小跑步穿过操场,跑大约十几分钟,赶紧趁着‘新鲜’送到组织胚胎教研室,找他们找卵。”

  现在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现成的EARLE培养液,当年却要自己配制。用二蒸超纯水,调好PH、渗透压,过程复杂。实验用的一些器皿和培养碟,也是1986年张丽珠去美国参加妇女大会的时候,听说在墨西哥边境有卖的,顺便买了一些带回国。今天使用的试管都是保证对胚胎没有毒性,而当时”大家找个管子好好洗一洗就用了“,”当时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见过。真是一穷二白。“张丽珠说。

  张丽珠记忆最深的是:“当年手术取卵只有一根针,这个用完了消毒再接着用,后来针头钝了,我就拿着针头去钟表铺,找老师傅磨尖了带回去消消毒,下次手术继续用。经历的完全是一个刀耕火种的年代。”这种“土枪”加“土方法”,在找到第13例的时候居然就找到卵,并且完成了体外授精。

  1987年,张丽珠一共对32个不孕患者进行了胚胎移植,其中2人在这一年成功怀孕。来自甘肃礼县的民办教师郑桂珍成为幸运者。

  幸运的不孕妇女

  1988年,郑桂珍38岁,结婚20年,却一直没有怀上孩子。她四代单传,家境相对富裕,丈夫左长林是招赘,所以孩子以后也姓郑。夫妻两人感情很好,“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孩子总是感觉不完整。”

  有个自己的孩子!这个简单的愿望让郑桂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奔波在全国的各大医院。郑桂珍的爷爷也是个医生,“他看我瞧病遭罪,劝我不要再折腾了。大不了领养一个也能养老。”但是郑桂珍不听。在西安,医生甚至已经给她判了“死刑”:输卵管不通,终生不孕。一个在西安认识的病友有天晚上看中央电视台《九州方圆》节目,节目中提到北医三院正在开展试管婴儿研究,就把这个信息告诉了郑桂珍。抱着最后一线希望,郑桂珍颠簸了3天3夜,1986年辗转来到北京找到了张丽珠。

  幸运的是,郑桂珍在取卵手术后,1987年6月16日体外授精成功。1987年6月26日,医生把受精卵用特殊管子送进郑桂珍体内,7周后妊娠。B超显示出直径2厘米的胎囊胚胎及原始心脏搏动,其后整个妊娠过程顺利。

  1988年3月10日清早,张丽珠走进手术室,却被眼前的热闹情景吓了一跳。“来了好多记者,把手术台都包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我一看有些担心,万一这孩子出来是个豁嘴或者畸形,这可怎么办?”那时,第一例试管婴儿究竟会是什么样,连张丽珠心里也没底。

  郑桂珍的剖腹产手术很顺利。上午8点56分,中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女婴出生了。“3900克,52厘米”。郑桂珍接过孩子一抹幸福泪,号啕大哭。

  后来成了“战地记者”的新华社唐师曾当时也在产房,他让脱下手术服的张丽珠抱着已经清洗了一遍的婴儿,拍了一张合影。照片上,67岁的张丽珠低头看着怀里已经熟睡的孩子,露出了慈爱的笑容。次日,唐师曾拍摄的这张照片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版。

  试管婴儿潮

  紧接着,第2例试管婴儿5月27日也在北医三院出生。

  这一年是大陆试管婴儿的发端,也是一个爆发期。同课题的另一个协作单位湖南湘雅医院的卢光琇大夫,也采取开刀修复卵巢同时取卵的方法,同样造人成功。在1998年6月5日和6月7日,分别产下一女一男两个试管婴儿。其中男婴还是中国首例“赠胚”婴儿。“当时是两对夫妇在湘雅医院同时做,但是年轻的没有成功,因为胚胎的储存在当时还有问题,年纪轻的夫妇就把剩下的胚胎赠送给了年纪大的夫妇,结果年纪大的怀孕成功。”

  而另一个协作单位协和医院就没这么幸运,因为采用国外的腹腔镜技术,没有一例成功。相反,北医三院和湘雅医院用“土方法”,使得大陆在开展这个项目仅仅4年之后,就取得了突破。

  最早,几乎所有的试管手术主要针对女性不孕者。在1992年之后,针对男性不孕的试管手术发展迅猛。女方没有问题,但是男方精子少,或者精子活力差。医生就把精子在体外浓缩分离,挑选出质量最好的精子注射到卵细胞中,完成整个受精的过程。这个由比利时人发明的技术也叫“单精子注射”。“现在临床有40%的试管手术,都是因为男方原因而采用的‘单精子注射’。”刘平说。

  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实验室的廉颖介绍,目前的试管婴儿技术和上世纪80年代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在取卵体外授精、单精子注射等方法的基础上,试管婴儿手术的辅助技术近10年也有了很大发展。既可以“冻融胚胎”、还可以“三冻(冻精子、冻卵、冻胚)”。“现在抽取卵泡液手术已不用开刀。从1989年开始,B超下阴道一根针的方法取卵成为常规。取卵针都是国际VIF通用的,由一根针导进入阴道,在B超下看,把卵泡液取出来,通过窗口送到实验室找卵。取卵的当天,对男方精子进行处理,通过离心上游法,让质量好的精子游到容器上方。在取卵之后的4到6小时人工授精。其实就是把精子夹到卵里面。如果受精成功,把胚胎挑出形态最好的培养,第3天进行胚胎移植。多余的胚胎进行冷冻保存。冷冻时胚胎外面包裹一层国际通用的石蜡油,放在胚胎库-196度的低温液氮中保存,如果需要可以用解冻剂置换石蜡油,胚胎就可以再次使用了。”

  临床妊娠成功率也从早期的6.4%提高到现在的32%。“特别是近五六年,试管婴儿手术的需求猛然增加。从最初每年做32例,到60多例,后来超过100例,去年就做了将近5000例(记者注:成功大约30%)。去年,北医三院光门诊就有12万,根本做不过来。”

  2008年3月10日,试管婴儿手术在中国大陆成功应用整20年。这个技术究竟在中国“生产”了多少试管婴儿?至今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据卫生部统计,从1988年到2004年,中国大陆约有1万多例试管婴儿出生。而目前,全国每个省都有生殖中心,有国家正规资质的试管婴儿单位138家,他们能够制造的试管婴儿总量应该相当可观。

  被称为“试管婴儿之母”的张丽珠教授说:“有一点毫无疑问,中国试管婴儿在世界的比重正在快速增加,而且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如今,年事已高的张丽珠只在天气好的时候才下楼转转,平时就待在家里整理资料写回忆录。不知不觉20年间,试管婴儿手术在国内从无到有,已经呈现出商业化的热闹场景。

中国迎来试管婴儿潮 专业医院门诊接待12万(图)

  2008年2月25日,17位来自全国的试管婴儿齐聚北京参加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二十周年庆典。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冯云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生殖医学中心

作为主要研究实施者,成功获得世界首例宫腔配子婴儿和我国首例囊胚婴儿出生,曾获国家发明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等奖多项,1998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创建和发展了瑞金医院的生殖医学学科,带领中心医技护全体人员和研究生们共同努力,开设了特色的男女不孕不育及遗传心理专病门诊,积累了丰富的促排卵经验,掌握了精湛稳定的实验室技术,在上海率先通过国家卫生部评审,获得开展人类辅助生育技术资质。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冯惠玲副主任医师佛山市中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

  • 吕崇江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 幸宇坚主任中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