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的王玉芹生完孩子以后,发现小便次数比以前多了。因为不痛不痒,她起初并未把这点小事放在心上。结果几年后症状越来越严重,一天跑厕所最多时可达60多次。
60多次!对普通人来说很难想象。“生孩子那时候难产,孩子头比较大......”王玉芹说道,由于常年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身体底子差,又加之孩子难产,就此落下了病根。
尿频、尿急、不能憋尿,一憋尿就疼,一晚上能去厕所20多次......这是王玉芹患病后的真实写照,“那段时间太难受了,晚上经常睡不好。”她说,如果没有家人、朋友的陪伴和鼓励,自己都不想活了。
每天跑厕所超过8次,身体这个部位在拉警报
王玉芹的病情属于严重的一类,但疾病其实都是由小到大逐渐进展的。她的主刀医生——北京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张耀光介绍,急迫性尿失禁属于膀胱过度活动症中的一种,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就是尿频,但不至于尿裤子,可要是不治疗,患者的症状会加重,尿频增加,这时就会出现上厕所来不及的情况。
该病也并非简单的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的产生可能是其它病引起的,例如患者可能存在泌尿系感染或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
尿频、尿急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如何早期识别是不是膀胱过度活动症呢?
北京医院泌尿外科万奔主任谈到,如果经常要去洗手间小便,每天超过8次,夜间超过2次、突然会出现强烈的尿意,经常难以控制、有时会有难以控制的遗尿,需要经常更换衣服、外出行走需要密切关注公共卫生间等就要警惕了。
目前中国OAB疾病总体治疗率低
初期把尿频、尿急等症状不当回事的,不止王玉芹一个。
2018年中国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深度市场调研报告显示,通过对北上广等七大城市60例顽固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深度调研发现,目前中国OAB疾病总体治疗率低,就诊率低和误诊是主要原因。
新发OAB患者中很多患者选择忍受,老年人就诊率更低。首次就诊患者偏向于就近选择医院,大部分患者去到二级/社区医院,部分患者在二级/社区医院被告知老年人尿频常见,无需治疗。并且,OAB误诊为尿路感染较为常见。
膀胱起搏器临床治疗率不到1%
在基础治疗如药物、电切手术、膀胱灌注等方式都没有太大改善后,2016年,王玉芹来到北京医院,选择了膀胱起搏器手术。
调查显示,超九成难治性OAB患者不得不妥协于现有治疗或放弃治疗,而高达60%-80%效率的骶神经调节(膀胱起搏器)临床治疗率不到1%。全球已经有25万患者接受这一治疗,此类手术由于在中国开展的比较晚,当前一年的治疗病例也仅200例左右。
简单来说,膀胱起搏器能让主管膀胱和排尿的骶神经准确向大脑送达“开”、“关”信号,从而控制OAB症状。它是难治疗性OAB的进阶治疗方式,主要对症难治性急迫性尿失禁、顽固性尿频-尿急综合征(难治性OAB)、特发性尿潴留、排便功能障碍,如大便失禁等,还有间质性膀胱炎、盆底疼痛综合征、神经源性膀胱、慢性便秘等。
患者王玉芹就伴有盆底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等。做完手术后,王玉芹从每天要跑厕所60次降到了20次,这对普通人群来说还是很多,但对于像她这样的患者来说已经是相当可观了。
专家提醒:不要憋尿
尿失禁还有一个名字叫“社交癌”,可见其对患者生活的困扰。此病女性多发,尤其是生育后妇女、老年妇女。
如何才能够远离它?
相比于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预防更难。张耀光指出,这是因为急迫性尿失禁原因尚不明确,一些疾病如泌尿系感染、间质性膀胱炎等都会诱发此病。除了饮食、生活习惯方面的调整,建议患者做到及时发现,早期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另外,还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避免憋尿,不少人因为长期憋尿,最后导致膀胱功能损害而出现问题;二是发现泌尿系感染要尽早治疗,女性多发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也会影响到膀胱功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