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就出现了肿瘤诊疗机构。1933年,由美国人开办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肿瘤科,约翰·斯皮斯任主任。两年后,比利时人在上海开办的圣心医院成立了中比镭锭治疗院,1936年成为独立单位,通过镭锭治疗肿瘤。1879年8月,天津的英国伦敦会施医院马根济大夫(英国人),在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李鸿章的安排下,做了一次西医手术演示,从一位患者颈后取出了一个很大的肿瘤,这是有记载的用手术方法治疗肿瘤的第一例。
几年后,肿瘤诊疗的重任开始由中国人担纲。1934—1937年7月,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医科大学医学博士的金显宅先生担任了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科主治医师,首次开展了乳腺根治术,在世界上首先发现嗜红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病。1937年7月—1939年3月,他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纪念医院进修肿瘤病理,在芝加哥肿瘤研究所进修肿瘤临床;1939年3—9月赴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丹麦、瑞典、瑞士和意大利考察肿瘤医院及肿瘤研究中心诊治工作;1939年10月回国被任命为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副教授和肿瘤科主任,开始在国内推广乳腺癌及头颈部肿瘤的临床诊断、病理诊断与手术治疗。他出生于韩国,1930年加入中国籍,是第一位担任肿瘤科主任的中国人。1941年金先生在国内首创“舌癌根治性联合切除术”。1942年日寇占领北平,协和医学院被迫关闭,金先生来到天津合资开办了“恩光医院”,继续从事外科和肿瘤工作。
远在上海的中比镭锭治疗院1941年开始由中国人自己经营。1946年,在英国伦敦大学附属医院担任放射肿瘤治疗科副主任的吴桓兴先生回到上海,被聘为中比镭锭医院医务院长,第二年担任院长,确立了肿瘤放射治疗的学术地位。吴先生出生于毛里求斯,193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37年赴欧洲深造分别获得肿瘤学和放射医学文凭,并曾在英国皇家放射学院从事肿瘤学的医疗和研究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医学事业蓬勃发展。1951年冬,天津当年的英国伦敦会施医院(后更名为马大夫纪念医院)被人民政府接管,称天津市人民医院,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肿瘤科,由金显宅先生主持。上海中比镭锭治疗院同年更名为上海镭锭治疗院,吴桓兴先生任院长。两所医院南北辉映,成为国内肿瘤诊疗的两盏明灯。
▲1954年,第一届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合影
1954年,受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委托,金显宅教授在天津人民医院创办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为各地区培养肿瘤专业人才。进修班设立肿瘤病理、肿瘤外科、肿瘤放疗等课程,1960年以后增加了肿瘤化疗和其他综合治疗的内容。金先生亲自授课,他特别重视掌握肿瘤病理知识,早期学员都由他亲自带领阅读病理切片,为了对学员负责,每张切片均送天津医学院病理教研组核对。金先生的外科技术独具特色,他解剖动作果敢、准确、利落、精致、出血甚少、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学员们称赞:“观看金先生的手术无异于欣赏一场艺术表演”。在他的手术示范中,由指定学员担任手术记录,术后亲自修改,誊清后存于病历中,学员结业时都要带一套典型手术记录回去。金先生讲课内容后由学员整理成稿,成为国内第一本《肿瘤学讲义》。
进修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中除讲课外,安排典型案例讨论、门诊教学会诊、定期查房、病理诊断、疾病治疗以及参加肿瘤科各种实际工作等。教学除金先生系统授课外,还请金先生的助手天津人民医院医师张天泽、李树玲、王德元、金家瑞、王德延和天津市妇科专家林崧、俞霭峰,普外专家虞颂庭等人授课。
▲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马大夫纪念医院,天津市立人民医院正式挂牌
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每年一期,春晖布泽。许多学员回去后积极建议创建了所在省市的肿瘤医院和肿瘤研究所,如浙江的李挺宜、湖北的张明和、广东的李振权、吉林的刘谦、辽宁的张文范、安徽的李同度等。有的人积极创办肿瘤学期刊和报纸。多数学员后来成为著名的肿瘤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1952年,天津人民医院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肿瘤科,由金显宅教授主持
1958年,随着“向科学技术进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洪流,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在金显宅教授的帮助下在北京建成,吴桓兴任院长。此后相继建立了浙江省肿瘤医院、中山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和肿瘤研究所、湖北省肿瘤医院和肿瘤研究所、吉林省肿瘤医院和肿瘤研究所、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省德州市肿瘤医院、河北省肿瘤研究所、成都军区肿瘤研究所等。一批综合医院建立了肿瘤科,如长春医大附属医院肿瘤科、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哈尔滨市第五医院肿瘤科、西安市第二医院肿瘤科、厦门市第一医院肿瘤科、天津市塘沽医院肿瘤科、武汉市第一医院肿瘤科、兰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南京八一医院肿瘤科、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肿瘤科等(这些肿瘤院所和肿瘤科的创建者均是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的学员),肿瘤专业队伍迅速增长。
1963年,金显宅教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创办了我国第一本肿瘤杂志《天津医药肿瘤附刊》(后易名为《中国肿瘤临床》),介绍国内外肿瘤学科的新进展,搭建肿瘤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的交流平台。他亲自撰写文章和审阅修改稿件,指导弟子和医师进修班的学员们撰写论文,杂志成为培养肿瘤诊疗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他的带动下,相继出现了《癌症》《实用癌症杂志》《癌症防治研究》《淋巴瘤学刊》等一批肿瘤学期刊。
▲1981年1月,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学术交流会
(文/图:中国抗癌协会)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