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新网及旗下英文网周一独家报道称,在致命的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后,中国正在考虑建立一个新的疾病控制机构,“大疾控局”呼之欲出,这可能作为公共卫生改革的一部分。
财新援引两名政府内部人士和三名公共卫生专家的话说,政府机构将监督旨在防止未来爆发和应对新发疫情的工作。国家若组建“大疾控局”,不排除重组卫生行政部门内公卫相关司局、应急办以及中国疾控中心的可能。
此前,国家卫健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薛海宁在“2020年中国县域健康大会”上透露,目前卫健委正在制定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的相关文件,从内容看,将从提高重大疫情监测、报告、预警、流调、监测、处置能力,解决疾预机构职能定位、动力机制、活力、能力、管理问题,强化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新冠疫情暴发后,全球都在反思现有的公共卫生体系,特别是我国本次疫情引发地方公共卫生体系反思强烈。今年6月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突发事件体系总体上有效,但在斗争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短板。各地已迫不及待地推进疾控改革,据报道,截至目前,上海、山东、北京、福建、湖北等多数省份都已出台了各自的公共卫生改革方案。
人民日报6月曾发表评论员文章:“坚持预防为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评论指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关键是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持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
评论指出,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来一些短板和不足。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就要加大改革力度,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在这轮公卫改革中,各地均在硬件、科研方面大力投入,不过一名在疾控领域工作10年的疾控人指出,疾控改革的根子“不在这些技术层面”。改革呼声最大是,让疾控机构在公共卫生决策中更有话语权,说到底,就是对公共卫生重视程度问题,看来疾控改革是避免公共卫生滑坡的关键。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