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查“学术营销”再升级
继业内典型的“医学营销”腐败案例(2014年国家审计署公示的卫计委2013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显示,中华医学会在召开的160场学术会议中,利用广告展位、注册信息和医生通讯录等作为回报,以20万至100万元不等的价格公开标注不同等级的赞助商资格,从而收取医药企业赞助费八亿多元)后,近年来各地清查学术会议逐渐再升级!
2017年,为进一步遏制医疗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河南郑州市卫计委明确提出,严禁医院和医生参与医药企业提供的参观、旅游考察和会议研讨等活动。也就是说,之后只要是药企或医药代表提供的参观、旅游、考察,甚至是学术会议,医生都不能参加。
2018年,黑龙江卫健委发布《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机构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处理办法(试行)》明确,医务人员接受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及其代理人提供的国内外各种名义旅游、考察、娱乐性消费及变相学术会议等行为属于商业行贿。
且处罚力度很大,工作人员收受商业贿赂的情况一旦被查实,将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给予开除处分,工作人员系医师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吊销执业证书处罚。
▋规范医疗机构与药企间学术会议是2019专项治理工作重点
从今年各种文件可以看出,规范医疗机构与药企间学术会议是2019专项治理工作重点。
近日,由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9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2019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在部分医院官网挂出。《通知》将规范医学学术合作纳入年度重点专项治理领域,文件提到“规范医学学术合作。严格规范医学协(学)会、医疗机构、 医务人员与医药相关企业间的学术会议、科研协作、学术支持、捐赠资助行为。推动建立学术合作事前公示、事中监管、事后备案的全流程管理制度。”
9月1日,即将实施的《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第六十条规定: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不得接受与采购医用耗材挂钩的资助,不准违规私自使用未经正规采购程序采购的医用耗材。
据业内人士了解,药企之所以热衷举办医疗学术会议,主要是出于扩大药品知名度及影响力的目的。“凡是开会时有讲座讲他们的产品的,还有礼品相送。会后的活动,还能让医药代表好好招待一下医生。”
而对于医生而言,因为每年继教学分的压力,通过学术会议能够拿到学分,见到学术大佬,还有车马费报销,自然是愿意去。
但从今年医改进度来看,医耗联动开始推进,彻底切断医药企业、耗材企业与医疗机构、医生之间的利益是势在必行,也一定会抓一些典范出来,医疗机构和医生要从“拿来主义”的舒适圈中及时撤出。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共同主办、南方医科大学数字医学临床中心和上海市医学影像处理与计算机辅助手术重点实验室协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数字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数字化微创外科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9月19-21日在广州市隆重召开。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月经不调、女性不孕、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擅长病后及术后身体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