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男同性恋易感染艾滋病 消灭艾滋病需消灭歧视

2015-12-01 13:53:27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虽然整体来说中国新发感染人数比较稳定,且绝大多数新发感染是异性性传播,但是,同性性传播占总新发感染的比例从2006年的2.5%上涨至今年的26%。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在亚洲,男男性行为者感染艾滋病的几率是大众的19倍之高。我们必须消除对男男性行为者的污名和歧视,不要让污名和歧视阻碍他们尽早检测和治疗。

  在不久的将来,艾滋病很可能只出现在我们的历史课本里,而不再是报纸头条了。刚刚过去的九月,中国与其他成员国相聚在联合国总部,通过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承诺在2030年消灭艾滋病这一公共卫生威胁。今年的世界艾滋病日,联合国呼吁国际社会开始践行这一承诺。

  我们都知道,中国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挑战,就能实现了不起的成效——通过一代人的努力成功让6.6亿人脱贫,这一壮举就是证明。我们需要秉持同样的决心、务实、和信念,来终结艾滋病流行。虽然中国的整体感染率较低,但中国艾滋病感染者人数之众,及新发感染人数,依然排在世界前十五位。病毒传播依然在继续——现在我们要堵住它的去路。

  解决办法是已知的:我们要改变对艾滋病影响最严重人群的社会态度和支持方式,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远离艾滋,若他们已感染就要让他们获得更好的检测和及早治疗。具体到中国,就是要对男男性行为者给予更多支持。

男同性恋易感染艾滋病 消灭艾滋病需消灭歧视

  虽然整体来说中国新发感染人数比较稳定,且绝大多数新发感染是异性性传播,但是,同性性传播占总新发感染的比例从2006年的2.5%上涨至今年的26%。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在亚洲,男男性行为者感染艾滋病的几率是大众的19倍之高。我们必须消除对男男性行为者的污名和歧视,不要让污名和歧视阻碍他们尽早检测和治疗。

  男男性行为者本身已经承受污名,如果他们感染艾滋病,将承受双重污名——使得他们难以获得现有服务。但整体上,针对这部分关键人群的服务依旧资源匮乏,规模不够。

  中国1997年将同性恋非刑事化,2001年正式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尽管如此,非主流性取向面临的社会环境并无进步。在中国,多数同性恋者或同性伴侣都是隐形的。并没有任何法律保护少数派性取向或性别者远离歧视。

  我们需要务实地应对。首先,我们必须保证在他们需要的时间和地点,为他们提供零污名的服务。要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大力支持相关群体机构:由同性恋人群为同性恋人群提供,这样的服务也许能更有效地满足该人群的需求——这一点也得到了世界各地实例的证明。

  其次,我们需要保证提供的艾滋病服务是最有效的服务。如,快速检测和一剂复合药品。世界其他地方都按统一标准实施这些办法,中国没有任何理由无法引进。现实若如此,检测率和开始治疗及坚持治疗的情况都会得到极大改善。

  中国不久前承诺到2030年消灭艾滋病,值得赞许——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科学的基础上,承诺尊重人性尊严、接纳非主流人群。一心一意,保证把必要的信息和服务提供给最需要的人,这样我们就能说,2030年消灭艾滋病这个目标不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

  (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代表苏凯琳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联合撰文)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血源性乙肝疫苗会传播艾滋病吗?

血源性乙肝疫苗是一种不同于其它传统生物制品的特殊免疫制剂,是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液中分离HbsAg制备的,在制备疫苗时,除采用能分离HbsAg的纯化技术和能灭活已知病毒的灭活步骤外,还需要系列化的综合性安全和效力检定程序,以控制疫苗质量。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容星耀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 魏书航副主任医师佛山市中医院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 赖维主任医师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皮肤病,尤其是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痤疮、玫瑰痤疮、白癜风、黄褐斑等)、化妆品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