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验肺”翻版现惠州电池厂
8月8日,在位于广州海珠区的一家职业病防治医院,22名工人同时入院,他们都被检出血铅超标,等待接受数个疗程的排铅治疗。医院对此的定性是中毒,但表示可以治愈,不会留下后遗症。
23岁的黄锦华和他的工友们都是广东科士达工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这家公司专业从事UPS不间断电源、铅酸蓄电池等产品的制造销售,今年7月,公司主厂区由深圳迁到惠州。黄锦华所在的是公司电池制造部,属于焊工,车间有员工104人。
工人:要体检先签离职申请表
“这一次体检,还是我们以离职为代价才争取来的。”工人钟一良是2005年9月进厂,一直都在电池制造部,他印象中自己几年没体检过。也有工人称,工厂的体检除了入职和离职时,平时只在焊工等危险性大的员工中抽检。钟一良说,几年来,公司每年都有人因为腹痛、呕吐请假,不少工人都怀疑这是职业病所致。车间组长周明华也说,她最近刷牙时,总感觉反胃,想吐。还有一名女工来厂子工作一年多,手指甲已变黑,怀疑和工作环境有关。
钟一良说,虽然工人们屡次提出要求进行体检,但按公司规定,员工如果想体检,需要先提交离职申请表。
员工们说,不久前,电池制造部的104名员工,为了进行体检,分别签好了离职申请表。8月初,104名员工分成3批,在海珠区一家专业职业病防治院体检。首批体检的黄锦华的体检结果是“2005~2009年从事接触铅尘、铅烟工作,血铅超标。”首批体检的36名工人大多被检出血铅超标,最后22人留院接受排铅治疗。每天除了吃药,住院的工人们还要接受两个小时的输液,帮助排出血铅。这22个病号中,不少人都准备出院后另谋就业。
公司:工人不满管理集体离职
关于此次体检的起因,公司方面另有说法。广东科士达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经理张琳介绍“内幕”,由于员工间相互介绍打工,电池制造部的这100多名员工,有一半多都来自广西一个地方,这种抱团状况给车间管理带来困难。为了规范管理,不久前公司给车间安插了一名新主管,这让广西籍员工心生不满,于是集体签离职申请表。“按照公司规定,生产的员工离职时,都要安排体检。”张琳说,公司安排员工逐批体检,铅超标员工便入院排铅,费用由公司承担,住院期间按照惠州标准发放伙食补贴。虽然这些员工都签了离职表格,但经过劝说,其中一些人在排铅治疗后,仍会回到公司。
“公司会为员工定期安排体检,离职员工也要到医院体检排铅,这在医院里都有档案,只不过以前都是几个人一组,这次人比较多。”这名经理称。
笔者评论:到底孰是孰非?
笔者认为惠州电池厂所发生的百余名员工进行职业病体检而被迫申请辞职这一事件与最近发生的河南新密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有异曲同工之处。电池厂的员工要去体检却要求必须签订离职申请表,这种变相的压迫。可是厂方的言辞却转了个“调”,声称是不满员工的集体离职。而农民工张超海冒着生命危险,以“开胸验肺”为代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实个中的孰是孰非?笔者不能一一道明,但是不管怎样,唯一清楚的是弱势群体维权求医却仍然得不到雇佣方的认同和支持,为求病情真相,不惜逼迫辞职或者受到雇佣方的打击。他们背后有着多少的无奈?现行的职业病防治体系又存在多少的现实困境? 希望政府能更加的完善现在的职业病防治体系,卫生部门对于某些高风险行业能倾注更多的重视,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注。
(实习编辑:郑文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