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惊!医疗垃圾变纯净水桶

2009-05-13 10:12: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我一直不相信医疗垃圾流向社会,但经过三个多月的跟踪,这种担心还是成了现实。”郑州市民张先生说,今年1月中旬,他到郑州一家医院看望病人时,发现有两名男子从医疗废弃物室往外运医疗垃圾。打这以后,平常工作不是太忙的他只要有时间,就到这家医院医疗废弃物室门口盯守,想看看这些医疗垃圾运到哪儿。通过多次观察,他发现这家医院有三四名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经常把医疗废弃物送到废弃物室后离开。

“从装运到焚烧,整个医疗废物处理过程,全部由中心下属的生产中心全程监控。整个过程中,我们没有打开过装医疗垃圾的黄箱子。直至焚烧,里边装的是什么,我们都不清楚。”这位负责人说,“医院各个科室所产生的医疗垃圾,由医院专门人员收集后存放到医疗垃圾暂存点。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只和医疗垃圾暂存点对接,运输人员到时,所有垃圾都已经装进了黄色箱子并已经过贴条密封。”

“现在很多医院后勤社会化。据我们所知,郑州不少医院后勤都承包给了物业公司。医疗垃圾的收集、分包大多都交给物业公司来做,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什么问题,我们是不清楚的。医院如果不能很好地规范、管理物业公司,很容易出问题。对这方面的监管,有缺陷。”在这位负责人看来,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和医院签订接收合同,医院和物业公司签订服务合同,这中间已经脱节了。

郑州市卫生局一位副局长则表示,医院不会交给物业公司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的,物业公司只负责医院的保洁任务。医院一般是让后勤科管理此事。但记者采访时发现,郑州市医院负责医疗废物的,多是临时工。

这位副局长解释说,有的医院是找临时工负责此事,而有的则让医院正式人员负责,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从事这项工作的。这些临时工多是在医院工作了一二十年,比如以前在医院太平间工作,现在负责医疗废物工作。

这位副局长明确表示,郑州市卫生局会严格清查此事,不会偏袒某家医院,一旦收集到医院内部有人员私自倒卖医疗废物的证据,将立即开除。

据了解,5月6日,郑州市卫生局召集各大医院负责人开会,通报医疗废物泄漏事件的有关问题,并专门成立调查组,深入郑州各大医院,寻找医疗废物流失原因。

  三大尴尬造成现实恶象

“医疗垃圾处理的监管人员配置少、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在医疗垃圾处理的监管上存在很大漏洞,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据郑州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士介绍,“如果一些医院或诊所不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非法把医用废弃物卖给非法处理点赚钱,存在极大隐患,这些未经消毒的输液瓶等废弃医用品一旦被制成食用器皿,就具有相当大的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这位执法人员认为,医疗垃圾之所以回流社会,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医疗废物的危害特性认识不足。根据卫生部卫办医发(2005)29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使用后的输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属于医疗废物,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但这类废物回收利用时不能用于原用途,用于其他用途时应符合不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则。“有不少医院以这样的规定为借口,搪塞在医疗垃圾管理上的漏洞。”

二是医疗废物管理的法规标准不健全。尽管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与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但这些法规标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不高、尤其是缺少限制性条文等问题,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和落实。

三是医疗废物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医疗废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的法规制定者、实施者和监督者的协调配合。目前,涉及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卫生防疫、城市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等部门,政出多头,责权不清,极有可能造成监管力度不够。另外,法规、标准的制定环节与实施环节严重脱钩,也直接影响法规标准的可操作性。

5月7日上午,记者从接处警的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了解到,公安机关将几名涉案人员控制后,经调查,被控制的人员够不上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处罚条件,已被依法解除控制。

卫生主管部门有难言之隐

“医院人员庞杂,怎样有效地管理医疗垃圾,减少污染和交叉感染,这让很多医院感到头疼。”郑州市一家医院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从医疗垃圾处理的基本流程不难看出,医疗垃圾由生成到外送至少要经过3次交接,从护士到运输工人再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如果采用书面交接,非常繁琐,而且交接地点分散,无法对医疗垃圾的整个流程进行追踪,更无法追踪具体某一袋的医疗垃圾。垃圾分拣、统计和称重,完全靠人工完成的话,耗时耗力。”这位负责人说。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似乎也有难言之隐。郑州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说:“《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这说明,卫生部门只对辖区医疗机构在医疗垃圾流程中负责疾病预防、防止疾病传播的监督、检查职能,并无处罚权。”

不少人士认为,环保、卫生部门还须通力合作、齐抓共管,采取长效措施,从源头上彻底堵塞医疗垃圾流失的漏洞。

也有人士建议,要通过加强法制建设,规范管理制度,促使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高度重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责任编辑:郎成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