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努力!”林芳芳挺着大肚子,满头大汗,她老公握着她的手,也是满头大汗。
“好了。”护士说。
孩子没有哭。
他当然没有哭,他还在妈妈肚子里。
这对即将成为父母的年轻夫妻和一帮穿手术服的人在搞彩排。穿水粉色护士服的人是 “导乐”,她们的工作是陪着产妇生孩子。导乐将是第一个抱起小宝宝的人,她们都是自己也生育过的产科护士。
分娩预演
这次分娩预演,模拟了一个完整的入院、待产、分娩过程,包括临产征兆、接诊、产床模拟、分娩等各个环节。
彩排,这是贵族式的生产所必需的环节,尤其对于林芳芳这样生头胎的产妇。
“我从来没有想到,生孩子还可以彩排。”林芳芳听说医院有彩排环节时非常诧异。
林芳芳听闺蜜说过公立医院的生产:几人一间,有的时候产妇太多还要加床,毫无个人隐私空间,一个护士看好几个病人,有的产妇要自己走进产室躺在产床上。如果生得太慢甚至会遭到医生的呵斥。
“这是胎心监护仪”,导乐打开一个柜子,展示着里面的装备,“你可以通过它随时观察胎儿在子宫内的情况。”她逐一介绍,“这是产床,你要了解它的使用方法。这是健康球,是用来进行分娩减痛用的。这是婴儿清洁床。准爸爸到时候可以陪产。”
彩排过程,“导乐一直握着我的手,就像我的姐姐一样,不停地安慰我、鼓励我。”林说。
导乐告诉她分娩的每一步该做什么,比如在宫口开3指后如何采用分娩减痛技术,让频繁的阵痛变得可以忍受,以及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怎样用力。导乐一般将在生产后收取300-500元的报酬。
“整个预演过程中,我虽然没有体会到分娩时的剧烈疼痛,但医生护士的工作状态让我感觉好像经历了一次真正的分娩。”林芳芳说,她老公也在预演中熟悉了整个产程需要的手续。有了这次体验,林芳芳对生产过程不再陌生和恐惧,安心等待宝宝降临。
两个多月后,林芳芳深夜腹痛,丈夫按照彩排的程序那样,送妻子来到医院,一切有条不紊。
顺产,林芳芳生了个大胖小子。凌晨,儿子清亮的啼哭声让她老公兴奋得语无伦次。
医院里坐月子
宝宝出生后,林芳芳选择在医院坐月子。“因为我和老公根本不会照顾刚出生的婴儿,而我们又不想麻烦在外地的父母。”
她的妈妈叮嘱的是旧式的“月子”,不能见光,不能吹风,要把头包起来,洗头和洗澡更是无法想象的。
但是护士允许她开窗,她和宝宝被安排在一个40平方米的套间产休病房里,有客厅、厨房、卫生间,房间舒适、安静,还配有一名专职护士。
“专职护士定时给室内通风、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根本就不像妈妈说的不能见光也不能吹风。”林说,护士教她怎么抱孩子,怎么给孩子喂奶,还教宝宝学游泳。
医生还管孩子增重,还有林芳芳的减肥。母子俩有专职的营养师。
“在医院坐月子真是太幸福了,我都想多住几天。”林说。
从逼真彩排到从容生产再到幸福月子,林芳芳共计花费6万多。林是北京某广告公司客户部经理,她老公是个私营企业主。
时下,越来越多的都市“三高”(高收入、高品味、高要求)女性选择在条件好、服务周到的私立医院生孩子,对她们来说,价钱偏高与医院舒适度有关,公立医院粗糙的医疗条件、人满为患、“排队大半天,检查5分钟”,才是最折磨人的。
“多花点钱,换来更多的舒适和安心,很值啊。”林芳芳轻松地说。
拥有24小时的私人医生
生孩子肯花掉几万块,对林芳芳来说并不是完全出于对这一人生大事的特殊重视,她平时在医疗健康方面就很舍得花钱。
她有一套自己的健康理论:“要像了解自己的资产一样了解身体的每一丝变化,像关心股票涨跌一样关心健康账户,像储蓄一样定期存储健康资产,才能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三年前她加入了健康会所,花5万元办了一张女神卡。这是一种最高级别的卡。下面还有健康卡、星光卡、月光卡、阳光卡,价格从5000元/卡/年起。健康卡会员挂号不用花钱,如果变成女神,打个电话,医院会出专车来接病人。目前,健康会所的VIP会员有近5000名。
林芳芳定期体检,每个月都自己查乳腺。最近她又花了9万块办了一张健康俱乐部的顶级会员卡。“我拥有一个24小时的私人医生啦!”林芳芳得意地说,“他会随时等候来电,并且会适时提醒:该休息了、该锻炼了、该做体检了。”
林芳芳自称“时尚健康人士”,很早就听说过医疗机构的健康管理服务。“在美国,超过9000万人在使用健康管理服务,但在中国,人们还是习惯在发现自己病了,甚至是忍受不了的时候才去医院。”
“去医院接受健康管理,是为了让自己尽量不生病,得了小病及时治疗以免得大病。”林说。
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都出现了这样一些医疗机构,他们以“高端医疗”服务为定位,把奢华健康服务,甚至是过去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私人医生,送进少数富裕国人的生活。
看病时的尊贵感觉
在林芳芳的印象中,去传统医院看病的常态是这样的:经过排队挂号、门前候诊的漫长等待后,你像见到救命恩人一样,赶紧自诉病情,满心欢喜地盼着眼前的“华佗”一针见血地指出症结所在。可忙碌的“华佗”根本没有时间“望闻问切”,头也不抬就开出几张B超、X光、CT之类的单子,先照了再说。
等你排队交费、排队候检,好不容易把检查结果一一取回,老老实实拿给医生看,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没什么事,拿一疗程药回去”。之后又是排队划价、交费、取药。去一趟医院,大半天工夫就这样浪费了。
“有意见是吗?你知道我们一个门诊室一上午要看多少病人吗?200个!而我们最多的时候才有5个医生。”北京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刘军说,“而且,看多看少都一样,和收入没关系,你说我能不烦吗?只想赶快把患者打发走。”
林芳芳可不想被打发走。“我平时出入高档餐厅、会所,习惯享受优质服务,看病时也需要获得一种尊贵的感觉。”她说。
很多人都有同感。据市场调查,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四个城市中500名家庭总资产高于500万元的消费者中,有86%认为国内缺少优质私人医疗服务。
在高端医疗机构,林芳芳的尊贵感觉找到了。在那里,她不叫患者,叫宾客。VIP席候诊有精美杂志和音乐,还会有人推着饮料车走到你面前,问你爱喝什么。没有人大声叫号,护士小姐会轻轻走到你身边,小声通知你。
她躺下做心电图时,护士会当着她的面铺上一个一次性床单,贴在身上的小金属片,会先在温水里泡一下。做灌肠,水会加温至人体温度。甚至做尿检时,也会有人给她端尿样,而不必亲自动手。
宾客不用自己挂号,想见别的医院的那种一周只挂半天号的老专家,健康俱乐部会去预约。这被称作“绿色通道”。
瞄准富裕小众
56岁的陈兴国也很热衷投资健康,只不过他的办法是看广告、买药。陈兴国是北京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年收入90万左右。50岁以后,他明显感觉精力体力不济,身体也出现了令他担忧的症状。“身体不好,拿什么挣钱啊。”因为担心自己的健康,他开始大量购买保健品,几乎广告说什么好他就买什么。
“几年下来花了十几万,但也感觉不出来有什么效果。”陈说。
儿子建议陈兴国办张健康卡,“用你自作主张胡乱买药的钱,够找个专业健康指导了。”陈律师咨询了几家专业医疗健康机构,办一张3-5万元的健康卡,一般都可以享受到“私人医生”和“家庭健康顾问”服务,获得量身定制的健康维护方案。
“这肯定比我自己调理更科学。”陈兴国说。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